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裡斯多德    P 47


作者:布老虎
頁數:47 / 71
類別:哲學家

 

亞裡斯多德

作者:布老虎
第47,共71。
這種可能性就是「潛能」。橡子長成橡樹之後,原來只是可能性的橡樹就變成了現實,即潛能變成現實。從潛能變成現實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運動變化。
四因與這種運動變化是從不同方面解釋事物。橡子是橡樹的質料,橡樹是橡子的形式,從橡子到橡樹,既是「潛能」現實化的過程,同時也是質料形式化的過程。所以,運動變化就是質料的形式化。為了說明這一點,亞里士多德用雕像的刻雕為例再作進一步闡述。
他說,雕像是用大理石塊雕刻出來的,大理石就是雕像的質料。在沒有雕刻成像之前,大理石只具有成為雕像的潛能或可能性,像刻出來了,大理石這個雕像的質料才取得了雕像的形式,雕像這種可能性也就變成了現實性。而從大理石變成雕像的過程,正是它的運動變化過程。
世上一切事物都有產生,所謂產生就是質料形式化或潛能現實化。所以,產生就是運動變化。


  
事物的運動變化說明,一個事物是由其他事物產生出來的,如橡樹是由橡子產生出來,雕像是由大理石產生出來。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只是研究一個事物是怎樣來的,還要研究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一個事物有質料和形式;事物和事物之間也有質料和形式的關係。而質料和形式是相對而言的,其區別不是絶對的,一種質料對較高一級的形式而言是質料,對較低一級的質料又是形式,例如,磚頭是房子的質料,房子是磚頭這種質料構成的形式;但磚頭相對泥土來說,又是形式,泥土是磚頭的質料。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這樣。低一級的事物是高一級事物的質料,高一級事物是低一級事物的形式。這就構成了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間按質料和形式的低級到高級的排列。這個排列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它既有最高層,又有最低層。


  
最低層是不能成為形式的「純質料」,最高層是沒有質料的「純形式」。這種「純形式」因為沒有質料,所以不是物質的,而是純精神的。
關於亞里士多德的質料與形式的理論,我們在第八章 已做過專門的介紹,知道它有着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也指出它包含着錯誤傾向,把本來只有人才具有的「目的」性,運用到一切事物上。當他把「目的論」上升為理論時,就為宗教神學利用了,成為束縛科學發展的桎梏,其消極影響是不小的。他的「目的論」在很長一段時間,支配了自然哲學。
他說,「自然不做無目的之事」,目的「總是力求達到最好的」,「它使每一事物儘可能完美」,在自然中沒有多餘的事物,沒有徒然的事物,也沒有不完善的事物,世上一件小事,再微不足道,也具有某種神性。
甚至說,對自然的觀察可看出,在世界的安排中,在世界的創造中,無論大小,都具有奇妙的目的。因此,人們必然把世界的這種目的或設計歸於一種無所不在的含目的的活動,而不能歸之於機遇,自然無失誤,所有的東西均在目的因之中。不用更多的分析,其錯誤是每個人都能看①出的 。
但無論怎麼說,提出四因,這是科學的進步,認識的深化。有些學者對此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如楊壽堪論述就很充分,這裡我們作一具體介紹。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因論是試圖全面探索事物產生和變化的原因。
在他看來,從泰勒斯主張水,阿那克西米尼主張氣,赫拉克利特主張火,到恩培多克勒主張水、土、火、氣四種元素,都是把物質質料看作 ① 參見張尚仁:《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140頁;楊壽堪:《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簡論》,福建人民出版杜,1982年版,第5561頁;謝慶綿等主編:《西方一百個哲學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567頁;王宏等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介紹》,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頁;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 193194頁。
是事物產生、存在和變化的原因,這都是從表面上看問題。我們不能滿足於這種解釋,因為這把事物產生、變化的原因看簡單了,雖然他們的解釋都說明了一點問題,都能講出一通道理,但遠遠不夠。原因就是物質質料本身不能使自己演變,木材不能自已變成床,青銅不能自己造成像。他說,我們「不能用諸如火、土或其他任何此類元素使萬物產生和存在,或顯露其善和美的原因,宇宙萬物也不可能按照這些思想家所設想的那樣變化」。
《形而上學》,他認為這些思想家所以有這種主張,是由於受到時代條件的限制:當時哲學正處在幼年時期,各門科學知識剛剛開始,還處在像嬰兒學話的階段。隨着時代的進步,學術的繁榮,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人們不再滿足於用一兩種元素來說明宇宙萬物的產生和變化,必須進一步研究事物生滅的原因。就是說,為了探索真理,除了注意物質因素之外,還應尋找其他原因,來全面研究產生變化之理。基于此,亞里士多德經長期研究,提出還應用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去分析事物產生、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