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哥倫布傳    P 35


作者:布老虎
頁數:35 / 63
類別:傳記

 

哥倫布傳

作者:布老虎
第35,共63。
這些土著人前額高大,眼睛明亮,中等個頭,肌肉發達,線條分明。大多數人年齡在30歲以下。在場的土人中只有一個年輕婦女,線條很美,和她的同伴一樣也是全身赤裸。哥倫布自認為他們已經到了「印度」,把這些當地人叫做「印度人」。
由此開始,歐洲人把美洲所有本地人都叫做印度人,即印第安人。這是印第安人名稱的由來。
當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土著居民在這裡已經居住了成千上萬年。
據保守的估計當時有 700多萬人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一帶,另有 1000萬生活在南美,還有 100萬生活在大陸邊緣地區即今日的美國。土著美洲人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的多樣性,文化不同,風俗習慣① 《哥倫布航海技術初探》,孫光忻,《歷史研究》,1992版,第51頁。


  
不同,體型外貌不同,語言也很不相同。哥倫布等人到達時,土著美洲人使用的語言多達2000種以上。
「這個時候,巴哈馬群島的居民屬於大安地列斯群島的阿拉瓦克人,即西班牙殖民者們所稱的泰諾人。小安地列斯各島則居住着加勒比人。西班牙人在瓜德羅普島獵捕阿拉瓦克人。阿拉瓦克人高喊:『泰諾』,『泰諾』,意為『和平』,『和平』。
後來,西班牙就把阿拉瓦克人稱為泰諾人。泰諾人從南美大陸遷徙而來,定居在巴哈馬群島、古巴、牙買加和海地一帶。“這兩種人都還處在新石器時代。他們能燒製陶器,編織籃子和魚網,紡織棉布,搭蓋棕櫚葉蓋頂的木架小屋,挖成能容一百人的獨木舟。


  
他們用尖棍挖地種植玉米、棉花、煙草和卡沙瓦、雅姆斯、巴托托斯等塊根作物。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古巴和海地已有灌溉渠道。巴哈馬群島的居民都是非常能幹的漁民,尤其長於潛入很深的海底去揀①拾貝殼。」島上居民民風淳樸,性格善良。
哥倫布在日記中曾有記述:「鑒於彼等十分友好,吾認為用仁愛而不必動武,即能使他們完全得到拯救,皈依吾人之宗教。」「這裡人一定很順從,也很聰明,因為他們能馬上領悟吾等的意思。吾還認為,他們極易歸化成為基督徒,因為據吾看,②他們尚無任何教派。」「泰諾人和加勒比人的武器都極簡陋。
巴哈馬群島的泰諾人只有木製的投槍,尖端用火烤硬,或裝上魚齒。海地的泰諾人已使用投擲發射木投槍,有長矛,劍棒。海地和波多黎各的某些地方已使用弓箭,並且浸上毒藥。這種毒藥能損傷神經,使人狂亂而死。」③哥倫布在日記中寫道:「他們不攜帶武器,也不知武器為何物,因為當吾等拿出利劍供他們觀看時,他們居然無知地用手握刃,以致自傷。他們尚無鐵器,所謂投槍只是一些無鐵製槍頭的棍棒,也有某些投槍在棍棒的頂端綁上魚齒和其他類似的東西充作槍尖。」哥倫布在這裡講到的印第安人在觀看西班牙人佩帶的武器時,因為手握刀刃以致受傷流血而使其驚恐萬狀的故事,最生動不過地說明淳樸善良的土著居民在這些全副武裝的殖民者面前多麼易於受到傷害。西班牙作家薩爾瓦多·德·馬達里亞加是這樣描寫的:「但是,這些土著人的注意力,一會兒便落在了客人們的另一個同樣令人驚奇的特徵上:他們左腿上掛着一些筒筒桿桿的東西,裡面還插着一根,扁平平的,閃閃發光,比魚骨頭還鋒利。
這是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一位島民過來拿起,一名白人微笑着遞給他的一根瞧瞧;他急忙扔掉,但已滿手是血。他閃電般地跑着叫喊着回到自己人中間。注意!這些人很危險。他們的魔杖會讓人流血,可能會讓人死去。
注意!當心!」①“還處在原始公社時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個個都天真淳樸,樂善好施。小安的列斯群島的泰諾人尤其如此。他們把慷慨好施看成是高尚的① ③《殖民主義海盜哥倫布》,嚴中平,《歷史研究》,19771月版,第134135頁。
② 《哥倫布航海日記》,孫家堃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頁。
① 《哥倫布航海日記》,孫家堃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頁。
②美德,為偶爾來訪的客人提供食宿,蔚成風氣。” 他們對於私有財產的觀念十分淡薄。
哥倫布寫道:「吾把紅色四角帽贈予他們中一些人,把玻璃念珠掛在另一些人脖子上,還送給他們一些小玩意兒,他們如獲至寶,十分快活,隨即與吾等親善修好,大大出乎吾人之意外。爾後,他們還游到吾等小艇旁,帶來鸚鵡、棉線團、投槍以及其他很多東西,以此換取我們的小玻璃念珠、小鈴鐺等物品。總之,彼等取走我們的東西,又自覺留下他們的東西以作交換。」「吾曾見有人用十六團棉線僅換走三個葡萄①牙塞烏第 。
只相當於西班牙一布朗克,而他們的棉線都足有一阿羅巴②重。」此時,哥倫布已經有了俘獲當地居民回西班牙的念頭,在他首次登陸後所寫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為取悅吾主,離此島時,臣將給陛下帶去六個人,令彼等學會吾人之語言。」兩種差異如此懸殊的文明就這樣相遇了,乍看起來似乎平安無事,但隨着接觸的頻繁,摩擦和碰撞就隨之而產生了!1992年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時,許多學者對「發現」二字提出異議,建議改為「兩個世界文明匯合」或「兩個大陸」相遇。這些新提法也不能完全反映事件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