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37


作者:中科院
頁數:37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37,共298。
都反映了所謂「王朝輪迴」之現象的內部運作。確實,到1800年時,統治力量已盛極而衰,使國家暴露在內亂外禍的雙重災難面前,這是諸多王朝在其後期的典型特徵。
2.會黨起義
在清朝的專制制度之下,不容許有「叛逆」存在,除了公開起義之外,唯一有組織的反抗形式是秘密會社。在1683年台灣的抗清運動被鎮壓後,忠於明朝的人轉入地下組織或加入秘密團體繼續抗爭。最重要的秘密組織有:(1)「天地會」,亦稱「三合會」或「三點會」;(2)華南的「哥老會」;(3)白蓮教及其在華北的分支「天理教」。6一般而言,華南的秘密會社稱自己為「會」,而北方的會社則稱自己為「教」。
「會」是帶有宗教色彩的秘密政治組織,而「教」則是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秘密宗教團體,兩者都是反滿的。


  
天地會發端於十七世紀七十年代。許多大明遺臣意識到他們的事業已經失敗,遂遁入福建少林寺為僧。1674年,其中的五個人
「五祖」
秘密結成天地會,倡導反清復明。該會社名稱源於「天父地母」的說法。
在西方文獻中,該組織有時被稱為「三合會」,因其強調天、地、人合而為一之故。三合會在各省設有「前五房」和「後五房」,類似於「共濟會」的會館。7三合會的分支和會眾很快在沿海地區


  
台灣、江蘇、浙江、湖南和廣東一擴散,他們使用寫作「三點水」偏旁的名字作暗號;故他們也被稱做「三點會」。並非偶然的是,這種「三點水」偏旁也是漢字「洪」的偏旁,而「洪」乃是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中的一個字。
8這樣看來,天地會的會眾把他們的組織稱為「洪門」就不足為怪了。
這些秘密會社致力於反清復明,矢志要為被滿洲人殺害的漢人報仇。不管什麼人,只要有道樣的抱負都受歡迎加入,無論其出身,教育和社會地位如何,但總體上來說,這些會社只吸收低下階層的人。新成員由老會員介紹入會,他們要知道本會的暗號和切口。在入會儀式上,新會員要起誓保守會眾的秘密,並照讀寫在一張紙上的三十六句誓言,這張紙隨後燒成灰燼倒入一碗混雜酒和糖的鷄血裡;接着他們戳破左手中指,擠幾滴血到碗裡,然後把它喝下。
這些儀式完成後,所有人便成了歃血訂盟的兄弟,各人在依據自己的財力繳納一些會費後就領取一個會員的牌子。9
「哥老會」產生於乾隆朝(1736-1795年)時期,在吸收會眾方面,它比天地會稍有選擇,除了不讓剃頭匠、戲子、轎伕和「身世不明」之人入會之外,它接納所有有志于反清復明的人。其首領「龍頭」對會眾有絶對的權威,而會眾相互間結成兄弟,並立誓要相互扶濟,一有可能即組織起義。
「白蓮教」是一個歷史悠久得多的團體和一個半宗教性的組織,首創于1250年前後或更早。10在元朝(1280-1368年)時期,它致力於推翻蒙古王朝及重建大宋江山。在延續到清代時,它發誓要反清復明。白蓮教教徒採納佛教和道教思想來贏得民眾的支持。
1781年,它的首領之一劉松被捉拿並被發配到邊疆;此後官府實施了一項不斷虐待其教徒的策略,最終在1793年把他們逼得造反。這次造反引發了一連串的大規模拘捕和迫害,華中地區的白蓮教教徒于1796年起而反抗,口號是「官逼民反」。叛亂迅速擴展到了四川、湖北、陝西、甘肅爾和河南。腐敗的官軍無力敉平這場叛亂,於是地方士紳和官員組建團練、修築砦堡要塞,以求自保。
經過了九年耗餉費糧的征討,這場長期的造反才在1804年最終被鎮壓。
其時還發生了其它一些規模較小的起義。嘉慶帝整個二十五年的統治真可謂是國無寧日。正是在這樣一種王朝衰敗不堪的狀態下,西方列強,尤其是英國,憑藉由工業革命激發出來的能量,加強了它們迫使中國向國際貿易和外交開放的能力。
3.西方的推進與封貢體系
雖然清王朝受內部衰敗的削弱,但卻依然保持着一個巨大帝國的門面,並珍視往昔的輝煌。它固守着一種天真而又虛假的觀念,即中國作為地球上的中央之國,已被知悉是文明世界的中心,所有希望與它發展關係的國家,必須接受藩屬的地位。11封貢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反映了中國的世界觀,並在制約清王朝與西方的關係方面,起了極為巨大的作用。
在兩千年時間裡,中國依靠優越文化、富足經濟、軍事力量以及遼闊疆域,在東亞保持了鶴立鷄群的地位。從明代(1368-1643年)初期起,在東亞和東南亞確立了一套等級制的「國際關係」體系,中國在其中佔據了領袖的地位,而朝鮮、琉球、安南、進羅、緬甸和東南亞及中亞的其它一些周邊國家則接受小伙伴的地位。12歐洲的「國際家庭」(family of nations)一詞似乎更適用於這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社會。在這種社會中,「國際關係」乃是儒家關於個人間恰當關係之觀念的擴展:正如每個人在國內社會中都有其特殊位置一樣,每個國家在一個「國際社會」中也有其適當的位置。
朝鮮文中的兩個詞很好地說明了這個觀念:與中國的關係被說成是「事大」,而與日本的關係則冠以「交鄰」.構成這個以中國為中心之國際家庭基石的基本原則,是國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樣的國家平等,「國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是由國際法來制約,而是由所謂的封貢體系來支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