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    P 289


作者:中科院
頁數:289 / 156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

作者:中科院
第289,共156。
1.3回歸後的香港儘管有許多可怕的預言,但在回歸後的日子裡,香港並沒有出現人才大量外流、社會動盪、或對媒體的粗暴干涉,以及警察對異見人士的鎮壓等事情。四千名中國解放軍駐紮在他們的軍營內,共產黨組織也沒有建立。日子一天天過去,看起來與往常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在平和表面之下,人們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在一些地方,生活漸漸變得不那麼國際化,中國的成分越來越多。這是一種微妙的、難於覺察的過程。驟眼看去,不會引起注意。
教科書重新修訂,以反映中國對各種事務的態度;作家和出版商開始「自律」,避免觸及中國的敏感之處。其實在英國統治的最後三年,這種變化就已經悄悄開始。在火車站和機場,如今已經使用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進行廣播。公務員在開會和寫報告時要用中文,而不再像過去那樣用英語。
董建華希望港人能掌握「兩文三語」,從而傳達出香港在中國統治下的新形象。在教學中,英文開始被中文替代。四百所中學裡只有一百所(絶大部分是天主教會學校),經特許使用英文教學三年,其餘的學校在1998年必須改用中文教學。


  
立法會的新選舉法相當複雜。60個議席中,20個由民選產生,其餘40名中有10名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剩下的30名由「功能界別」,如商業機構、專業團體等選舉產生。為了阻止民主黨及其同盟而設計的比例代表制,使選民數目由1995年的270萬鋭減至18萬。選舉委員會由800名經過挑選的投票人組成:包括所有臨時立法會的成員、香港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還有順從的公司領導人。
16
回歸後,香港遭受了兩次與回歸沒有直接關聯的嚴重危機的打擊。第一次是19977月起始於泰國,後來波及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韓國的金融危機。雖然香港受到的影響較小,但恆生指數從8月份的16,673點暴瀉至12月份的8,700點。很多商人損失慘重,旅遊業下降30-50%。
房地產泡沫爆破;住宅價格暴跌40%;商業大廈比起高峰的1997年下跌了30%。失業率在199810月達到5.3%。消費水平、零售、進出口水平都大大下降。1998年前三季度香港生產總值分別跌落2.8%、5%及7%,全年統計為負增長5.1%。


  
香港遇到了自1961年政府開始掌管統計以來第一次全面衰退。17
第二個危機是1997年秋天爆發由H5N1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導致130萬隻各類家禽被宰殺。雖然這次感染得到成功抑制,但對香港的商業,特別是餐飲業來講,仍然是一次巨大打擊。
在這一經濟災難的背景下,期待已久的立法會選舉終於在1998524日舉行。投票者人數達創紀錄的水平。選民冒着傾盆大雨前往投票。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代表了香港人對未來民主制度的一次全民公決。
在全部合資格的選民中,參加投票的選民占53.3%,大大超過了英國統治時期1991年的39%和1995年的35.8%。那些在199771日回歸後被剝奪了立法會席位的民主派領袖,這一次重新當選,分別有民主黨的李柱銘、前線的劉慧卿、民權黨的陸恭蕙。李柱銘領導的民主黨贏得了13席和43%的選票,加上其同盟者所贏得的席位,民主派得到了60個立法會議席中總數20個選舉席位和大約70%的選票。但這一情況仍然比回歸前的27席要少。
在這次選舉中,親北京和親商團的人士所得支持甚差,但他們在另外兩項「選舉」中
10名由選舉委員會選出、30名由功能界別選出
卻相當得意,所以在立法會中他們的人數仍超過民主派。民主人士的再次當選,被看成是對北京任命立法會做法的抗議,也表明公眾對經濟狀況的不滿。興高采烈的李柱銘勇氣倍增,呼籲加快全面民主化的進程,並且要求在2000年,而不是基本法規定的2007年,舉行特首的選舉和全部60名立法會議席的選舉。根據法律規定,2007年以前實行全面民主,需得到特首董建華的贊同和全國人大的批准,而這兩者都絶對沒有可能。
回歸一年後,香港政府竭盡全力以維持住原狀,而中國政府也一直信守不干預香港事務的承諾。香港居民在中國統治下所享受到的自由,與在英國統治下沒有什麼不同,日常生活中所享有的民主大致都保持下來。2.中美關係
在國際關係史中,一個新的重要國家崛起,總會打亂國家間已有的平衡及破壞既定的國際行為模式。與這個命題相關的一個例子就是二十世紀臨近時威廉時代的德國。它的出現,極大地打亂了以大英帝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如今,中國的崛起無疑是對美國為首的國際體系的挑戰。
德國與中國無法相提並論。中國在領土、人口、悠久的文化力量和崛起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上,都要比德國大得多。新加坡元老李光耀在1994年說:「中國在世界中地位更替的作用如此之大,恐怕須經過三、四十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僅僅將它看成加進來一個大國是不行的。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18
對西方而言,這種局面的出現完全出乎預料,需要以一種全新的思維來面對。中國太大,無法對它實行孤立;太強,無法進行抑制;太重要,又無法疏遠它;其市場太有錢可賺,則更是無法無視。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將會怎樣對待這個新崛起的潛在對手就像美蘇關係決定了上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一樣,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想來會決定今後半個世紀的格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