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P 2


作者:大江健三郎
頁數:2 / 526
類別:文學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作者:大江健三郎
第2,共526。
3月,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部法國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論薩特小說裡的形象》。畢業後,專注于文學創作;是年,發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性世界》等作品,開始從性意識的角度觀察人生、構築文學世界。
1960年 25
2月,與著名電影導演伊丹萬作的女兒伊丹緣結婚。創作電視歌劇《昏暗的鏡子》;參加「安保批判之會」、「青年日本之會」,明確表示反對日本與美國締結安全保障條約。5月,作為第3次日本文學家訪華代表團成員,與野間宏等訪問中國。9月,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開始在《新潮》雜誌連載。
1961年 26


  
以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遭右翼青年刺殺事件為題材,創作並發表《政治少年之死》等作品,因此遭到右派勢力威脅。本年8月起,赴歐洲旅行,曾在巴黎訪問薩特。
1963年 28
5月,發表中篇小說《性的人》;6月,長子大江光誕生,頭骨先天殘疾。夏,訪問廣島,調查遭受原子彈爆炸後的種種情況。
1964年 29
8月,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出版,獲新潮文學獎。10月,長篇隨筆《廣島札記》開始在《世界》雜誌連載,至翌年三月載完。
1965年 30
夏至秋,赴美國旅行,參加哈佛大學的研討班。
1966年 31
4月,新潮社開始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翌年二月全六卷出齊。本年,為創作新的長篇小說而系統閲讀福克納的作品。
1967年 32
1月,長篇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開始在《群像》雜誌連載,7月刊完,9月,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同年獲第3屆谷崎潤一郎獎。長女菜采子于同年7月誕生。赴沖繩旅行並發表《為與沖繩共嘆共怒》等文章。
1968年 33
3月,赴澳大利亞旅行。4月,發表《參院選舉反映了民意嗎
當投票意味着放棄權利的時候》等文。5月,《個人的體驗》英譯本出版,應譯者與出版社邀請赴美旅行。8月,發表《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等文。
1969年 34
8月,長篇隨筆《沖繩札記》開始在《世界》雜誌連載,翌年6月刊完。


  
1970年 35
7月,講演集《核時代的想象力》由新潮社出版。是年,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大江健三郎曾就此事件多次發表意見。
1971年 36
夏,參與創辦並編輯季刊《沖繩經驗》;7月,出版與重藤文夫的對談錄《遭受原子彈爆炸之後的人》。本年起,「啟示錄」「末世」、「末日」等詞彙頻頻出現于大江的作品和談話裡。
1973年 38
長篇小說《洪水湧上我的靈魂》上、下由新潮社出版,同年12月獲野間文藝獎。
1974年 39
2月,在日本作家要求釋放索爾仁尼琴的聲明上署名。11月,出版《文學筆記》新潮社,其中詳細記錄了《洪水湧上我的靈魂》的推敲修改過程。
1975年 40
5月,為抗議韓國當時的政府鎮壓詩人金芝河而參加有關活動。大學時代的恩師、東京大學教授渡邊一夫去世;本年,山口昌男著《文化的兩義性》由岩波書店出版。大江後來曾把這稱為「兩個重大事件」,並說,這兩個事件在他的內心是緊密聯結在一起的。他把渡邊一夫視為終生之師,而他開始關注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文化人類學,則是受了山口昌男的影響。
1976年 41
赴墨西哥首都,用英語講授「戰後日本思想史」。
1977年 42
9月,新潮社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第2輯,全六卷,翌年2月出齊。10月,參加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研究所舉辦的「東西文化在文學裡的相遇」研討會,做了「關於邊緣性文化」的報告。
1978年 43
5月,《小說的方法》由岩波書店出版;在這部小說論著裡,可以明顯看到形式主義、新批評以及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
1979年 44
11月,長篇小說《同時代的遊戲》由新潮社出版。
1980年 45
1月,短篇小說《聰明的雨樹》發表於《文學界》雜誌。6月,《大江健三郎同時代論集》由岩波書店出版,全十卷,翌年8月出齊。
1981年 46
先後參加陀斯妥耶夫斯基逝世百年祭、正岡子規紀念館開館等活動並發表講演。
1982年 47
7月,系列短篇小說集《傾聽雨樹的女人們》由新潮社出版,翌年獲第34屆讀賣文學獎;系列短篇《新人呵,醒來吧》第1篇《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發表於《群像》雜誌。
1983年 48
系列短篇小說集《新人呵,醒來吧》由講談社出版。系列隨筆《小說的圖謀·理性的愉悅》開始在《波》雜誌連載4,翌年12月刊完。
1984年 49
1月,與作家堀田善衛的通信,以《核時代的烏托邦》為題發表於《朝日新聞》;5月,參加國際筆會東京大會,做了題為《核狀況下的文學
我們為什麼寫作》的講演。9月,辭去芥川文學獎評委職務。
1985年 50
長篇小說《MBT》序章發表。
1986年 51
《MBT與森林裡奇異的故事》由岩波書店出版。
1988年 53
理論著作《為了新的文學》由岩波書店出版;該書結尾部分,大江提到了自己「最後的小說」;他說,關於廣島,關於核籠罩的當今世界的問題,將構成這部作品的核心。
1989年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