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清史稿 下    P 19


作者:趙爾巽等
頁數:19 / 575
類別:歷史

 

清史稿 下

作者:趙爾巽等
第19,共575。
金釗自為翰林,布衣脫粟,後常不改。當官廉察,負一時清望,雖被排擠,卒以恩禮終。子修,通政司副使。
論曰:阮元由詞臣出膺疆寄,竟殄海寇;開府粵、滇,綏邊之績,並有足稱;晚登宰輔,與樞臣曹振鏞異趣,惟以文學裁成後進,世推耆碩。汪廷珍、湯金釗正色立朝,清節並著;金釗雖以直言被擯,宣宗終鑒其忠誠,易名曰「端」,胥無愧焉。 列傳一百五十二
覺羅寶興 宗室敬徵 宗室禧恩 陳官俊 卓秉恬
覺羅寶興,字獻山,隷鑲黃旗。嘉慶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少詹事,入直上書房。十八年,仁宗幸熱河,林清逆黨突入禁城,寶興散直,至東華門與賊遇,急入告警。宣宗方在上書房,聞警戒備,賊不得逞。上還京,擢寶興內閣學士。十九年,授禮部侍郎。以事忤旨,詔斥寶興不學,降大理寺卿,罷直書房。復坐部刊科場條例誤「高宗」為「高祖」,降二級調用。尋予三等侍衛,充吐魯番領隊大臣。


  
道光二年,召為大理寺少卿。復因事降通政司參議,歷左副都禦史、兵部侍郎,出為泰寧鎮總兵。八年,授理籓院侍郎,調兵部。迭命偕戶部尚書王鼎察治長蘆、兩淮鹽務,籌議整頓,詳王鼎傳。十年,出為吉林將軍,疏言:「松花江西岸、輝發河北岸舊例封禁,其餘閒曠山場均設卡倫,惟許兵丁打捕牲畜,以備貢品。民人無照,私出挖蓡斫木者,查拏治罪。」又言:「伯都訥珠爾山荒田先後開墾五千二百六十二晌,其租息請自道光十五年為始,以其半分賞兵丁,半存備報修工程。此外尚有可墾荒地五萬六千餘晌,作為官荒,將來奏請招佃徵租。烏拉涼水泉已墾七萬三千九百餘晌,請撥二道河東二萬晌,以七成給烏拉總管衙門,三成給協領衙門,資為津貼。餘未墾地五萬三千餘晌,亦作官荒。」並從之。調盛京,又調成都。


  
十七年,署四川總督,踰年實授。時馬邊、越巂邊外夷匪數出為患。十九年,疏言:「禦邊之策,不外剿、撫、防三者,撫之之道,在施於平時,斷無失利之後轉而就撫之理。比來勞師糜餉,迄無成功。為今計者,以修邊防為急務,陳防邊五事:一、增兵額,請於馬邊增兵千二百,雷波、普安、安阜、越巂、寧越各增兵八百,瓘邊、屏山各增兵四百;一、改營制,請以綏定協副將移駐馬邊城,遊擊、都司以下各增設移駐有差;一、築碉堡,飭各縣因地制宜,多修堡寨,責令各集團練,官給抬砲,督率教演,擇要隘築砲台,增設大砲;一、定期巡閲,歲春夏之交,建昌道赴越巂、瓘邊,永寧道赴馬邊、雷波、屏山,周歷巡閲各一次,秋冬責成提督與建昌總兵分赴巡行察勘邊隘;一、優獎邊吏,馬邊、越巂兩同知,請三年俸滿,以題調選缺知府升補。」疏下議行。言官論奏四川提督應如湖南例,半年駐越巂等處。寶興議:「馬邊、越巂相距遼遠,請於春秋夷匪出沒之時,提督往駐馬邊、瓘邊、雷波三,建昌總兵往駐越巂、寧越。」又言:「越巂邊防以大路為重,麥子營、利濟站均應增駐弁兵,乾溝諸汛應酌量移撤,分設於馬日槓諸處。越巂、寧越兩營相距頗遠,聲勢不能相及。前請以建昌左營遊擊移駐大菩薩地,遠在寧越之東,而越巂營參將復與遊擊不相統屬。請越巂、寧越適中之界牌樓,以建昌鎮右營都司移駐,專管麥子營、利濟站兩汛。」並從之。
先是寶興以馬邊諸縣增設防兵,籌議邊防經費,請按糧津貼,計可徵銀百萬兩,以三十萬為初設防兵之需。每歲經費,即以餘銀七十萬兩生息,置田供支。上以津貼病民,撥部帑銀百萬。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炳瀛奏:「四川前買義田,遍及百餘州縣,若更以數十萬帑銀於各州縣買田收租,膏腴將盡歸公產。請限於四近邊地收買,安置屯防。」下寶興妥議,疏言:「邊防完竣,用銀二十二萬兩有奇,以三十七萬發鹽茶各商,歲得息三萬七千餘兩,足敷增設練勇餉械之需。餘銀四十萬,聽部撥別用。」遂罷買田議,二十一年,拜文淵閣大學士,留四川總督任。時大學士琦善、協辦大學士伊里布相繼罷,在朝滿洲大臣鮮當上意,故有是授。二十六年,入覲,命留京管理刑部,充上書房總師傅,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二十八年元旦,加恩年老諸臣,加太保。十月,卒,年七十二,謚文莊。
宗室敬徵,隷鑲白旗,肅親王永錫子。嘉慶十年,封輔國公,授頭等侍衛,兼委散秩大臣、副都統。十九年,授內閣學士,兼鑾儀使,充總族長。二十二年,失察宗室海康等習紅陽教,褫職,謫居盛京。尋予四等侍衛,乾清門行走。道光初,累遷工部侍郎,授內務府大臣,調戶部。八年,偕尚書王鼎察治長蘆鹽務,奏定歸補帑課章程,詳王鼎傳。十二年,南河奸民陳堂等盜決於家灣官堤,命偕尚書硃士彥往勘。疏陳:「諸口已合,壩下尚未閉氣,間有蟄陷。陳堂等聽從逸犯陳端糾眾,以為從例問擬,疏防各官遣戍。通判張懋祖賠修壩工不實,罰賠枷號。覆勘湖河各工,請擇要興修,高堰、山盱卑矮石工,分年改砌碎石;信壩補還石工,智壩、仁河、義河壩改修石底;裡河福興閘塌卸,急築;揚河西岸加高磚工,改拋碎石。」並從之。又會同兩江總督陶澍議定淮鹽票引兼行,言官所論官票運私、侵礙暢岸、爭占馬頭三者皆可無慮,詔如原議行。
十四年,授左都禦史。偕侍郎吳椿勘浙江海塘,疏言:「念裡亭至尖山柴工尚資禦溜,石塘仍當修整,鎮海及戴家橋汛議改竹簍,塊石不如條石坦水舊法為堅實。烏龍廟以東,冬工暫緩。」回京,擢兵部尚書,調工部。十五年,以孝穆皇後、孝慎皇後梓宮奉安龍泉峪,諏日不慎,罷尚書、都統,仍充內務府大臣。十六年,署戶部侍郎,累遷工部尚書,兼都統。東河總督慄毓美多用磚工,禦史李蒓言其不便,命敬徵偕蒓往勘。疏陳:「已辦磚工尚屬整齊,輿論謂保灘護崖可資其力。水深溜急之處,不及埽工鞏固,搶辦險工,未可深恃。請停止燒磚,改辦碎石。」從之。十八年,調戶部。
二十二年,南河揚河漫口,水由灌河入海。有議即改新河,河督麟慶以河流未定,遽難決議,命敬徵偕尚書廖鴻荃往勘。疏言:「改河之議,在因勢利導。今查灌河海口至蕭莊口門三百六十餘裡。新河正溜,由六塘出達灌口,其下遊東北一百十里,滔滔直注。惟當潮漲時,黃水相逼,壅閼不前,而上遊自口門至響水口二百餘裡,支流忽分忽合,必須兩岸築堤束水,方免汎濫。計工長三百餘裡,經費難籌。且中河運道為黃流橫截,不得不移塘灌運。清水本弱,仍恃借黃以濟。空船引轉需時,重運更形艱滯。是移塘乃權宜之計,常年行之,恐妨運道。舊黃河自蕭莊迄舊海口四百二十餘裡,尾閭寬暢。自漫口斷流,河身益淤。若輓歸故道,堵口挑河,共費五六百萬,較改河築堤撙節實多。請定明歲春融興工,俟軍船回空後築壩合龍。」詔如議行。尋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二十三年,偕侍郎何汝霖赴南河勘工,又赴河南察視中河漫口。疏陳築壩挑河工費需銀五百十八萬兩,較祥符工費為節省,允之。二十五年,奏:「河南下北河廟工,乃北岸七適中之所,河臣宜常年駐此,便於控制。」詔河督每於伏汛前移駐廟工,立冬後仍回濟寧。尋坐濫保駐藏大臣孟保,降內閣學士。未幾,復授工部尚書。又坐濫保科布多參贊大臣果勒明阿,褫職。三十年,署正白旗滿洲副都統。鹹豐元年,卒,詔念前勞,予一品銜,依尚書例賜恤,謚文★。子恆恩,左副都禦史;孫盛昱,自有傳。
宗室禧恩,字仲蕃,隷正藍旗,睿親王淳穎子。嘉慶六年,賜頭品頂戴,授頭等侍衛,乾清門行走。十年,晉禦前侍衛,兼副都統、鑾儀使、上駟院卿,轉奉宸院卿,遷內閣學士。十八年,擢理籓院侍郎。二十年,授內務府大臣,調戶部侍郎。二十五年,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勛,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硃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命在禦前大臣、領侍衛大臣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