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花月痕    P 120


作者:魏秀仁
頁數:120 / 122
類別:古典詞曲

 

花月痕

作者:魏秀仁
第120,共122。
故老言京師少年崔升,偕妻陳氏至杭州,投親不遇,饑不得食,一繩並命。錢塘令為葬萬松嶺側,有驅虎逐疫諸靈跡,裡人以其功德在民,祠之。請以此例祠公。’余曰:『此匹夫匹婦之為諒,不足以況公。』

或曰:『公之遊山右也,宿草涼驛,夢人雙鴛祠。然則援夫妻廟、雙烈祠以祀公,猶夢也夫!』余曰:『有是裁,妖夢是踐。』或曰:『蘇文忠侍妾朝雲,從公謫惠州,死,公葬之棲禪塔下。今豐湖蘇公祠,有朝雲像,是可仿以祠公。』



  
余曰:『諾哉。』

余與公訂交並門,始終與梧仙同。梧仙能以身殉,余請以柳巷寄園為公祠,侍梧仙于其側,題曰韋公祠,是則余殉公之義也。嗚呼!公不死矣。

時歲次乙丑,秋八月上浣,富川韓彞撰文,雁門杜夢仙書丹。”誦畢,又複閱一過,說道:「大人高詞磊落,痴珠真個不死。貧僧既受大人付託,便俟此文上石,算做功行圓滿吧。」荷生就訂明日,偕到竹竿嶺墳上一別,心印也答應了。

次日,荷生仍來汾神廟,與心印共坐一車,一瓣心香,數行情淚,因吟錦秋墩舊作向心印道:「痴珠賞識我,就是這首詩。」心印道:「這不就是『寂寞獨憐荒塚在』麼?」兩人黯然一會。荷生說道:「痴珠雖死,卻有個好兒子出來,不日就到,這也算得寂寞中熱閙。我卻怎好哩?百年以後,不是個『寂寞荒塚』麼!」心印笑道:「兒孫自是兒孫的事,大人晚子罷了。」說畢,隨取出一個錦袱,包件東酉,遞給荷生道:「大人檢點,自然明白。」遂騎驢而去。

看官,你道他給荷生什麼東西?原來就是九龍佩。痴珠臨終時,就贈給心印,後來詢知這佩來歷,這會交還荷生。荷生回來搴雲樓檢開,中附一箋,寫有一詞,便與紅卿、采秋同看。詞云:

愁從想處歸,愛向緣邊起。色相空空,何處尋蒙翳?人生過隙駒,苦守着斷雨零風不自知。還只道秦關百二是千年業,那裡有不散的華筵、不了的棋?看畢,三人感嘆。

荷生就將九龍佩交還紅卿,道:「十五年前,你與我灞橋分手,解佩贈我,我後來就給了秋痕。不想秋痕卻傾身事了痴珠,將這佩贈給他,如今又還在我兩人手裡。可見天下事一動不如一靜。」紅卿道:「痴珠由川再至長安,我就沒見.說是住了一夜,匆匆去了,卻原來有這裡一段因果。

我那年來時,長安很有人托我購他詩文集哩。」荷生道:「你不說,我卻忘了。這權後來當交心印留在祠內,我們印出數百部帶去吧。」采秋道:「小珠說是散館後便來,怎的又延擱一個月哩?」荷生道:「怕是又有什麼差使。」當下三人說些閒話,也與紅卿說那藴空一簽一偈的靈異,就各自安寢。


  

荷生與采秋並枕,卻夢見痴珠做了大將軍,秋痕護印,督兵二十萬,申討回疆。荷生覺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謖如、卓然、果齋等人都做他偏稗,春纖、掌珠、寶書也做先鋒。正看著皇上親行拜將推轂等禮,何等熱閙,卻給大炮震醒。搓開睡眼,天已亮了,是曹節度衙門亮炮。

歷將夢境記憶,說與采秋聽。采秋卻也是一樣的夢,這也算奇。

此時藕齋也死了,采秋親送父母靈柩,迴轉雁門。荷生便把愉園收整,做個柳貞慧仙妃祠,附祀掌珠、寶書。忽得小珠都中來書,說是病了。荷生雖為關懷,卻急於言歸,遂令老蒼頭賈忠及穆升等,將衣裝裝騾三千餘口,帶著二百名精兵,先行押解回家。

自己俟着采秋雁門轉身,便領紅卿帶一百名健婦,也自東歸。

到家拜招謝恩,就告了病,籲請開缺。構一座園亭,比寄園小些,卻有愉園三四倍大,也有一樓,彷彿柳巷,就也喚做春鏡樓,與采秋居住。隔院是個薛荔仙館,便給紅卿居住。紅卿、采秋敬事正夫人柳氏,極其相得。

荷生低回往事,追憶舊遊,恍惚如煙,迷離似夢,編出十二出傳奇,名為《花月痕》。第二出是個《菊宴》,趕着重陽節,令家伶開場演唱。

這并州寄園,荷生托謖如改做韋公祠,不數日就也竣工。心印早將碑文上石,堅在軒軒草堂右廡。這日謖如迎主入祠,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孫,念個偈道:

人相我相,一切俱無。

是大解脫,是古真如。

安身一榻,代步一驢。

驢歸造化,榻贈吾徒。

便坐化了。次日,心印那匹黑驢竟自倒斃。

再說小珠晉京覆命,接着春闈,又得房差,闈後散館,得授編修,便陳情乞假。皇上特思給與封典,馳驛奉柩回南,賞假一年,擇婚完娶。

小珠謝恩回寓,卻病了兩個月,以此挨至九月,才素服匍匐入晉。禿頭迎上,小珠一見禿頭,便自慟哭。禿頭叩頭下去,就也哭出聲來。小珠含哀扶起,撫慰一番,問起竹竿嶺邱壟,兩人又自大哭。

是日進城,就在汾神廟西院卸裝。心印已是坐化了。次日清晨,禿頭引至竹竿嶺墳上,小珠搶地呼天,與禿頭哭個淚盡聲干。繼而巡視四圍,哀哀而哭。

曠野風高,哭聲酸楚,善人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蝟集觀看,也自淚落不止,都說道:「有這樣一個好兒子前來搬取靈柩,韋老爺地下也喜歡了。」便有老年男婦前來勸止禿頭,轉令功止小珠。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後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