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韓湘子全傳    P 21


作者:楊爾曾
頁數:21 / 92
類別:古典小說

 

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
第21,共92。
湘子道:「怎麼叫做蓬萊三島?」鐘師道:「蓬萊方丈在海中央,東西南北岸,相去正等,方丈面各五千里,上廣,故曰:崑崙。山有銅柱,其高入天,所謂天柱。圍三千里,圓周如削,下有回屋,為仙人九府治所。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右翼,覆東王公,左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

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故柱銘曰:『崑崙銅柱,其高入雲,圓周如削,膚體美焉。』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



  
上有金玉琉璃之宮,錦雲矚目,朱霞九光,三天司命所治處。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來此地。」湘子道:「弟子把現成富貴都拋棄如浮雲一般,只求師父領弟子到那蓬萊三島上頭,做一個散仙,也是師父莫大的恩,決不學那妝高巧宦的愚人,以圖榮享,為子孫作馬牛。」鐘師道:「汝心既堅,我當盡心教汝。」口唱《桂枝香》道:

天明月皎,修真學道。今朝領到山中,傳汝真經玄妙。汝把無明滅了,無明滅了。戒言除笑行顛倒,把門牢。

五嶽朝天日,金丹火內燒。

呂師亦點動漁鼓,口唱一詞:

心明意皎,工夫不小。只因你宿世根緣,遇著長生正道。把三屍降倒,三屍降倒。形神俱妙且逍遙。

慢飲長春酒,方知滋味高。

湘子低頭便拜道:「弟子有緣,得遇師父。」亦唱一詞:


  

師明法皎,拈香祝告。若得見性明心,才顯恩師傳教。喜穹蒼知道,穹蒼知道。心中情表是今朝,乾坤互換,離坎卦中交。

湘子唱罷,鐘師道:「湘子,你曉得那九還七返大道玄機麼?」湘子道:「弟子愚矇,望師指點。」鐘師道:「金丹者先天一氣交結而成,為母為君,故謂之鉛虎。己之真氣,後天地而生,為子為臣,故謂之汞龍。殊不知二物雖有異名,而乾坤為二物之體,陰陽為二物之根,龍虎為二物之象,男女為二物之形,鉛汞為二物之真,彼我為二物之分,精氣為二物之用,玄牝為二物之門。

先天混元真一之氣,實産於二物之內。汞龍、鉛虎,交合神室之中,結成聖胎,神化無方。世人見聞不廣,不辨龍虎二物,若井蛙籬,蠡測管窺,安能證無上九極,成太液金丹。」呂師道:「丹訣云:神功運火非終且。

又云:晨昏火候合天樞。火為二弦之氣,運為作用之符。子時為六陽之首,故曰晨,午時為六陰之首,故曰昏。晨則屯卦直事,進火之候;昏則蒙卦直事,退符之候。

一口兩卦直事,始於屯蒙,終於既未,周而複始,循環不己。一月計六十卦,一卦六爻,並乾坤坎離四卦,計三百八十四爻,以應一年及閏余之數。乾之初九,起於坤之初六。乾之策,三十有六,六爻計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初六,起於乾之初九。坤之策二十有四,六爻計一百四十有四。總而計之,三百六十,應周天之數。日月行度,交合升降,個出卦爻之內。

月行速,一月一周天;日行遲,一年一周天。天樞者,鬥極也。一晝夜一周天,而一月一移。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是也。

故曰月月常加戌,時時見破軍。上士至人,知日月盈虧,明陰陽上下,行子午符火。日有晝夜數,月應時加減,然後暗合大道,得成大丹。」湘子道:「蒙師父指教,弟子不敢有忘。」鐘師道:「我們暫上天去,汝且靜坐在這裡溫養丹爐,待過了九日,我們又來看汝。」便引湘子到一個所在,室屋精潔,非常人所居,采雲遙覆其脊,鸞鶴飛翔其上。正堂有丹爐一座,高廣徑寸,紫焰發光,灼爍窗戶。玉女數人環爐而坐,青龍白虎分據前後。

呂師取一蒲團放於堂內西壁,命湘子向東而坐,謹視丹灶,莫教走泄。兩師吩咐已畢,閉門騰空而去。

湘子細視室中,空空洞洞,再無他物,才知此般至寶家家有,不必深山守靜孤。彼托為高遠者,渺茫無涯;妄加作用者,執着有跡。於是閉兌垂簾,盤膝坐定。不及一時,忽有旌旗戈甲,萬乘千騎,遍滿崖谷,呵叱聲驚天動地。

內一人,身長丈餘,滿身金甲,光芒射人,帶領親衛甲士數百人,拔劍張弓,推門直入,怒聲如雷,左右竦劍前逼湘子。湘子視之,漠然不動。金甲者指揮攫拿,拗怒而去。俄而猛虎、毒龍、狻猊、獅子、蝮蛇、惡蝎,萬有千餘,哮吼紛拿,爭前搏噬,或跳躍過其頭上,或盤據其肩,有頃而散。

既而雷電晦冥,大雨滂注,火輪走掣,飈馭盤旋。須臾庭際水深丈餘,其勢若山川崩破,淹沒座卜。膛目不開,未頃而止,又有牛頭獄卒,馬面鬼王,槍戟刀叉,四面環繞,抬一大鑊,置湘子前,中有沸油百斛,欲取湘子置之鑊中。已而執湘子妻蘆英小姐,捽于階下,鞭捶流血,射砍煮燒。

蘆英苦不可忍,泣告湘子曰:「妾與郎君恩愛情疏,非妾之罪,是君修行學道,以妾為陋拙耳。今為鬼卒所執,不勝其苦,不敢望郎君匍匐代乞,能不出一言以相救乎?人孰無情,君乃無情若是!」雨淚庭中,且咒且罵。

倏而蘆英不見,鬼卒散逸,見十殿閻君,森坐室中,牽繫百十罪囚,跪于庭際,湘子父韓會,母鄭氏皆跪其中。但聞閻君指揮吩咐,熔銅化鐵,碓搗磑磨,使囚倍受慘苦,號泣之聲無遠不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