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韓湘子全傳    P 91


作者:楊爾曾
頁數:91 / 92
類別:古典小說

 

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
第91,共92。
那香獐看見呂師掣着仙丹,立在上頭,驚得魂不附體,倒身叩首道:「弟子今朝重見天日,望師父不念舊惡,饒恕弟子則個。」呂師微微笑了一聲,道:「獐兒,你怎的不享用那湘江景緻,來此做恁?」香獐道:「井蛙陋見,蠡測管窺,師父慈悲,三生有幸。」湘子開口叫香獐道:「汝近前來,聽我吩咐!」香獐匍匐向前,低頭換聽。湘子道:「生身難得,仙路難通。

汝雖墮落畜主道中,喜得性靈不昧,可以返本還元。我今取汝前來,做一個守山大神,管轄這一片山場洞府,享人祭賽,汝情願麼?」香獐叩首道:「弟子沉埋水底、養性潛靈,得守名山,已出望外,豈有不情願的理。但昔年呂師父在湘江岸口曾說:“待鶴兄成仙,度我去看守洞府。今日師父取我來守山,呂師父的言語已應驗了,但不知鶴兄今在那裡,也曾成得仙否?怎的不見他前來度我?」湘子道:「我前生就是鶴兒,今日已成正果,做第八位神仙了。」香獐道:「師父是幾時成仙的?這隔世因由,再來結果,師父試說一番。」湘子當下把前事說了一遍。香獐叩頭說道:「過去現在,雖有不同,望師父動念前因,舍一粒金丹,度脫弟子去做一個仙人,也是一緣一法。」湘子道:「汝孽緣未脫,罪障未除,只好管轄山靈,享此血食;汝若從今以後皈依大道,變換肝腸,做一個清淨道人,轄一方無逸世界,積功累行,德厚尊崇,到那時節,我再來度汝脫卻塵家,超凌仙境。」香獐道:「只求師父慈悲,弟子敢不反邪歸正。」這正是:



  
但存心裡正,何愁眼下遲。

得師順指力,是我運通時。

這是香獐一段事情,不必多贅。

當下,呂師開口說道:「我這金丹非同容易,奪天地主宰之造化,奪太極未分之造化,奪乾坤交始之造化,奪陰陽不測之造化,奪水火既濟之造化,奪五行戰克之造化,奪萬物生成之造化。人人具有,個個完成。只是聰明者視為空玄,愚迷者強生執着,遂致元陽走漏,兵氣鐵亡,我今將這兩粒紅丹度化竇氏、蘆英,三粒白丹度化張千、李萬與香獐。各各近前,聽吾吩咐!」香獐又道:「呂師父說話有些古怪蹊蹺。」呂師道:「恁麼古怪蹊蹺?」香獐道:「玄門設教,彼己一般,再無厚薄;今日師父舍大丹救人,為何分紅白二樣?豈不是磚兒能厚,瓦兒能薄?」呂師呵呵笑道:「磚兒瓦兒都是土坯做的,窯裡燒的,本來厚薄微有區分;上清闡教,因人造就,各成其是,不容躐等,所以丹有紅白之分,豈是厚薄其間!汝這畜生,搖唇鼓舌,妄肆咀晤,情更可惡。」湘子道:「師父大量,何所不容,望恕獐兒多言之罪。」呂師便把手向南一招,說聲道:「來!」頃刻間,張千、李萬到了,看見竇氏、蘆英俱在,便問道:「夫人、小姐,如何來在此間?」韓夫人道:「你今日好來,我便好先在這裡住了。」說猶未了,退之又到,大家不勝歡喜。

正是:



  
別時容易見時難,要見猶遮萬仞山。

今日突然相遇著,喜從天降兩開顏。

呂師叫韓夫人道:「汝本是聖母臨凡,沾染了榮華俗境,向來迷戀,今始脫鈎。吞下金丹,認取自家面目,未來現在,兩境俱忘。」

又叫蘆英道:「凌霄玉女,頗憶前傳否?”蘆英道:「弟子沉迷下土,劣無知。」呂師道:“汝本凌霄玉女,因天門來閉,私窺下方,遂致淪落,喜得塵根斷絶,覺悟前因,洗濯夙緣,頓消舊錯,返真精幹黃金之室,養真氣成黍米之珠。吞下金丹,早歸原位。」

又叫張千、李萬道:「汝兩人是無福孩兒,今做了有福弟子,只因汝一心事主,百折不回,出百死十一生,無分毫之報怨,忠義可嘉,金丹各賜。」

叫香獐道:「據汝當年頭路,唸唸皆差,免汝分死,已為大幸,喜得潛修潭底,專氣致柔,身心不動,魂魄受制。今將仙丹付汝,脫汝毛軀,果證為神;再須修煉,仙階有級,福進有基。」當下,竇氏、蘆英、張千、李萬、香樟拜受仙丹,各各吞嚥下去。正是:

坎電烹轟金水方,火發崑崙陰與陽。

二物若還和合了,自然遍體透馨香。

湘子道:「師父,他們既已吞丹脫換,則復職者該還原位,上升者引列仙班,地行者閒遊蓬島,只有弟子父親韓會、母親鄭氏尚隔幽扃,未曾拔度,不免有終天之恨。」呂師道:「一子升仙,九族登天。汝父母自然脫離苦海,踏上蓮台,只待玉旨到來,便見分曉,不必多慮。」道猶未了,只見祥雲縹緲,瑞靄氤氳,鸞鶴盤旋,幢幡繚繞,半空中眾仙齊到。

鐘師父雙手擎着玉旨,叫道:「爾等眾仙聽宣玉旨!」旨云:

夫仙者,轉造化之權衡,握乾坤之樞紐,運神功于終旦,現旭日于深潭。汞清金旺,天上之蟾朗星輝:鉛遇癸生,人間之萬物可煉。象帝之先,後天不老。茲爾韓湘,天關在義,地軸維心,行顛倒之法,搬六十四卦于陰符;持逆參之功,繞二十四氣于陽火。

回七十二候之要津,攢歸胸內;奪三千六百之正氣,輻輳胎中。濟人利物,德益重而鬼神欽;煉已虛心,道愈高而龍虎伏。伊叔韓愈,原系卷簾大將,貶降塵凡,今能省悟前緣,皈依大道,遵天地盈虛,精專運用;法庚申圓缺,謹成仙派。竇氏、蘆英,以一念之妄萌,致罪愆之做,及幸六振之清淨,無五毒之薰心,夙障既除,合還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