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金雲翹傳    P 54


作者:青心才人
頁數:54 / 55
類別:古典小說

 

金雲翹傳

作者:青心才人
第54,共55。
雖屈于污泥而不染。今日之逢,可謂花殘而又發矣,月缺而又圓矣,玉遭玷而不瑕,香愈焚而愈烈矣。較之古今貞女,不敢多讓。即以往事征之,徐德言之破鏡未嘗不合,范少伯之西子久矣載歸。

夫人今日又何嫌何疑,而忍視蕭郎如陌路耶?」
王員外、王夫人俱道:「賢婿之言有理,翹兒推辭不得。」王觀、翠雲又皆苦勸,翠翹聽了,沉吟半晌,方說道:「既金郎一片至誠,父母弟妹又萬分撮合,妾若苦苦推辭,則是昔日貞松且願牽蘿菟,今朝敗柳僅不許牽攀。不獨旁人笑其矯情,即賤妾亦自曬其舛錯矣。因細細思之,花燭之事,不敢有違,枕衾之薦,一一從命,以此完夫妻之宿願可也。


  

至于巫山雲雨,妾已狼藉東西,若必作海棠新試,則是差妾也,辱妾也,妾則謝以一死,決不從也。」金重大喜道:“既諧花燭,得其枕衾,予願足矣。此外何敢多求!」

王員外與夫人聽了,只認做女兒的門面話。因說道:「你二人只結了花燭,我老夫妻心事便完了。其餘閨閫之私,聽你們自去調停,我都不管。」因分咐設立天地,重排花燭,鋪下紅氈,立逼他二人同拜。

金重看見,早立起身來站在紅氈之上。翠雲就攙扶翠翹。翠翹便不推調,也立起身來,將眼一揉道:「不信我王翠翹歷盡艱辛,也不今日,莫非還是夢耶?」因與金重同拜天地。拜畢,大家擁入洞房,看他二人飲人合卺之後,方纔退出。

翠翹猶扣住翠雲不放。翠雲道:「妹子已久沾雨露,姐姐今才合歡,又扯住妹子不放,豈以妹為妒婦耶?」翠翹方笑一笑,放了翠雲出來。

金重叱退侍妾,重剔銀燈,再將翠翹細視,只見星眼朦朧,紅蕖映臉,不啻煙籠芍藥,雨潤桃花,宛然如昔。因為輕鬆綉帶,悄解羅襦,相偎相倚,攜入鴛幃。還指望撫摩到情濃之際,漸作貪想。誰知翠翹思則如膠,愛則如漆,情則如冰。

只言及交歡,便正色拒絶道:「委此身殘敗,應死久矣。以郎愛我出妾格外,故含羞忍辱以相從。若不及于褻狎,使妾忘情,尚可略施顏面以對君子;若必以妾受辱者辱妾,以妾蒙羞者羞妾,則是出妾之丑也,則妾惟有骨化形消,委精誠于草露,再不敢復調脂膩粉,以待巾櫛矣。妾言盡于此,乞郎憐而保全之,則妾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金重道:「夫人勵名節,誠足起敬。但思至私者,莫如夫妻。閨閣之私,猶有甚于此者?何夫人偏于至私者,而轉立至公之論?」翠翹道:「至私者雖妻夫,而你知我知,則至公者,又夫妻也,妾公而不欲私者,非為他人,即為郎也,即為妾之心也。使妾有私而郎隱之,不獨妾愧郎,而郎亦愧妾矣。

倘邀郎愛,便妾既私而尚有不私者在,則白璧雖碎而猶可瓦全也。且妾受辱之貞,惟此一綫。倘郎必並此一綫而污滅之,是郎非愛妾也,是仇妾也,妾又何感於郎哉!倘曰歡無所寄,嗣無可求,自有妾妹相承,何必以再生之薄命妾為有無哉!」金重聽了,不勝驚訝道:「原來夫人非女子也,竟是聖賢豪傑中人。我金重一雙明眼,自以為知夫人矣。

今日方知知夫人不盡矣,夫人既以千古烈婦自得,我金重再以眼前兒女相犯,狗彘不如矣。」翠翹聽了,忙坐起身來,重衣上衣服,向金重深深下拜道:「謝知已矣。」金重急披衣跳下床來,抱住道:「夫人何鄭重如此?」二人講得投機,又喚侍兒再燒銀燭,重倒金樽,相偎而飲。正是:

並頭便道合歡枝,不道花心色更奇。

不是兩人親析證,誰知恩愛有如斯。

二人歡飲入情,金重因說道:「記與夫人相見時胡琴一曲,至今餘音在耳。後與夫人相失,唯什襲胡琴為言,念夫人之證。今夫人重會,此琴亦故人也。”因叫侍兒取出,奉與翠翹。

翠翹看了,因嘆息道:「昔劉崐、祖逖聞鷄起舞,曰此非惡聲也。妾平生耽此,不知為此所誤。今日明燭之下,再見君子,始知此琴非美聲也。然海已遲。

但今日相逢,自是故人,當為君一彈而罷。」因輕移玉軫,微撥冰弦,信手成音,隨心作曲。初嘈嘈,漸踏踏。轉一調,忽爾溶溶,細裊裊,軟纖纖。


  

蹙半弦,愈驚歷歷。和如春暖,香似花開,清若月明,嬌如燕舞。聽一聽耳聰,思一思心醉,想一想魂消,聞一聞神蕩。金重聽到快心處,不覺大聲讚美道:“昔聞之淒淒,今聞之洋洋,夫人殆苦盡甘來矣。」

翠翹彈罷,因斂衽而言曰「君有官守,妾有閨箴,從此以後不可復問矣。」金重道:「技妙至此,何能忘情?」翠翹道:「郎不忘情,郎之情眤于此也。妾請再展別技,以移君情,不識可乎?」金重大喜道:「尤所願也。」翠翹因擲去胡琴,命侍兒取出花硯花箋,信筆題詩十首道:

其一:

憶昔見君子,不復知有生。

始知兒女性,即是兒女情。

其二:

見郎百事肯,只不共郎衾。

恐將容悅意,蕩蕩入于淫。

其三:

一身既許君,如何又改調?

奈何生不辰,倉皇奪于孝。

其四:

賣身為救親,親救身自棄。

若更死此身,知節不知義。

其五:

時時顛沛亡,處處流離碎。

死得沒聲名,死又何足貴!

其六:

風塵闖入多,胡以悅強暴?

若不暫相從,深仇何以報?

其七:

勸降者正道,殺降者不仁。

妾自行正道,何心知誤人?

其八:

殺之非妾心,其死實由妾。

所以錢塘江,一死盡于節。

其九:

自甘薄命人,填還斷腸債。

多愁佛慈悲,又留此身在。

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