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二度梅全傳    P 28


作者:惜陰堂主人
頁數:28 / 65
類別:古典小說

 

二度梅全傳

作者:惜陰堂主人
第28,共65。
杏元小姐哭的兩淚汪汪,如刀割腸,如針刺腹,哭啼啼說道:「孩兒一死,何足為惜?只是苦了爹娘,撫養孩兒長成十七歲,不知費了多少心機,今日被奸臣賊子害去和番。就是三年乳哺,十月懷胎,孩兒只好在幽冥地府報答爹娘劬勞吧!」一齊大哭不止。

陳公一人,硬着心腸又苦勸了一番,那杏元小姐方忍着淚說道:「爹娘在上,孩兒就此永別,要拜爹娘養育之思。」陳公與夫人一把扯住杏元小姐,兩眼淚汪汪說道:「我兒,為娘的今日如何捨得你去?」那杏元小姐,兩淚滔滔,拜將下去,口中吟道:



  
日日閨中綉鳳凰,夢魂一旦遠家鄉,

思親不得歸原裡,只為干戈出西堂。

又云:

只說高堂常侍奉,誰知今日永分離。

從今難睹雙親面,要得相逢夢裡時。

小姐拜畢,吟了詩句,又向春生說道:「兄弟,愚姊有幾句話,拜託與你。爹娘只生你我姊弟二人,我今日已是他方怨鬼,異鄉的孤魂。你送我出關之後,可急急地回家,早晚要勸勸爹娘,不必愁苦,莫要思憶我了,只當沒有生我的一般,千萬莫要哭壞了爹娘。」又把梅璧望了一望,便低着頭,向着春生耳邊說了數句,不知所說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八回

趕路途民夫忿恨

到重台兄妹沾襟



  
詞云:

論罷三王五帝,功名大禹商湯,七雄五霸閙春秋,秦漢興亡誰救。名利兩行童與叟,幾多冠冕沒荒丘,前人留得後人收,說什麼龍爭虎鬥。

詩曰:

夫妻正好結天緣,何事分飛淚眼覘。

信是佳人多薄命,含悲飲恨別慈嚴。

話說那杏元小姐,向春生耳邊說道:「梅家哥哥他乃是落難之人,恐他早晚愁苦,你也要勸解他些。兄弟,你把梅家哥哥當作嫡親的手足,愚姐就死在九泉之下,亦得瞑目甘心矣!」

春生哭應道:「是,兄弟知道。姊姊放心,自己保重要緊。”杏元小姐哭道:“你我姊弟一場,在此永別,為愚姊也有一拜。」

春生與杏元拜畢,於是拾起頭來,向梅璧說道:「為愚妹的,今日也有一拜。」良玉哭道:「賢妹請起,做愚兄的,也有一拜。」於是,二人一同交拜。此時,好似刀絞肺腑,針刺心肝一般,兩下不能說什麼言語。

這正是:

啞子漫嘗黃柏味,難將苦口對人言。

梅璧此時只說了兩句「賢妹小姐,你可保重身體”,便大哭起來。二人對面交拜畢,站起身來,杏元小姐又向着夫人叮囑說道:“母親,梅家哥哥在邊關回來,他乃是落難之人,恐他憂愁,母親要勸解他一番,只當女孩兒在世一般。他若後有寸進,自然報答爹娘深恩。再者,母親不要掛念孩兒,恐傷了身體,千萬寬懷。」

夫人聽說,兩目流淚說道:「我兒,為娘的知道,你只管放心。」於是,杏元小姐方纔帶了翠環,哭哭啼啼,隨了陳公到大廳,見了盧杞的禮,小姐方纔上了香車,翠環同那些眾女子上了轎。眾官長與陳公俱在後面,才出了大門,只見那些眾女子的父母,呼爺喊娘,叫兄叫弟,哀聲難聞。

那一般的淒慘光景,真正是鐵石人也傷心,也會流下淚來。一路上看的人民百姓,無一個不傷心掉淚痛恨。

再說黨公把眼睛看著盧杞,心中罵道:「你這個奸賊,好生生地將這些無辜的女子,拆得天南地北,骨肉分離。這樣淒慘哭泣之聲,佈滿街道,虧你昧着良心,連眼睛紅也不紅,你是個什麼心腸?虧你身居相位,你難道不知道,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我看你這個奸賊,日後是怎麼樣的報應!」

說話之間,不覺馬車已至十里長亭了,眾官員備得有餞行酒席在此。眾民夫將香車、小轎,俱各歇下。眾女子下了轎,一齊哭哭啼啼,拜別了父母,各自大哭了一常,那杏元也哭啼啼走下車來,向着陳公說道:「爹爹請上,待孩兒拜別。只是爹爹年邁之人,休要過傷,回去致意母親,不要思念孩兒,只當我在家不幸病故的一般。

若到那寒食清明時節,燒一陌紙錢,供一桌羹飯,這就算了爹娘的恩澤。」於是,拜將下去。陳公眼內,好似湧泉一般。父女二人,痛哭得難解難分。

眾官又苦勸了一番,小姐方纔上了香車。梅璧與春生也過來拜辭了陳公。盧杞見哭得十分淒慘,因此催促眾腳伕,抬起香車小轎,往前面而行。盧杞與黨公、陳公府的官員,一拱上轎乘馬,一齊往北方而去。

陳公與眾宮府同那送眾女子的百姓,一齊哭進城來,各自回家不提。

再言陳公回府,只見夫人哭得如醉如痴,連茶飯俱不能吃。陳公含淚勸道:「孩兒已經去了,自己悲傷也無益了,且免愁煩,將惜自己的身子要緊。」夫人哭啼啼說道:「活滴滴割了我的心肝,叫我如何忍得傷悲?」陳公又勸道:「女兒在十里長亭,又囑咐了一番,叫你千萬不要哭壞了身體,只當她在家不幸身故的一般。她叫在寒食、清明時節,與她一陌紙錢,一桌羹飯,就感你我的恩澤了。」夫人聽說,又哭了一會,方止住了眼淚。

不講城中之事,且說那和番行路之人。一路上,盧杞的號令森嚴,把那些腳伕催得叫苦連天,哭聲震野,非止一日,也是那些腳伕,否去泰來,那一日來到交界的地方,那盧杞奸賊向着黨公說道:「老夫要分路進京交旨。年兄送杏元到關交待,議了二國和好,方可回朝。”黨公說道:“老夫在此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