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蜃樓志    P 7


作者:愚山老人
頁數:7 / 84
類別:古典小說

 

蜃樓志

作者:愚山老人
第7,共84。
明日,備了禮物叩謝申公。單收了洋酒點心、賀蘭羽毛布十匹,其餘禮物一併趙璧。萬魁過意不去,特地造了一張玻璃暖床、一頂大轎,著兒子送去,再三懇求,申公勉強受了。一面打發家人賫銀進京加捐,他在花田地方買了地基,起蓋房屋。

真是錢能通神,事無不妥。不止一日,家人報捐事畢,由鹽務千里馬上寄回部照。萬魁看過,因寫了一個稟帖,自己到關部投遞。這包進才送進稟帖,赫公看:具稟商人蘇萬魁為懇恩准退洋商事:商于嘉靖三年二月充當洋行經紀,五年八月遵太清宮齋壇例,捐納鹽提舉職銜。



  
今因關隴地震,城工許一切軍民人等加捐先用。商嚮日維誠,觀光有志,已遣人進京加捐本職先用,領有部照。竊思役系辦公之人,官有致身之義;身充商戶,何能報效國家?惟有仰懇憲恩,俯賜柑核,開除洋行經紀姓名,另行僉點,俾得赴部候銓,則感戴二天,涓涘圖報矣。再,商子芳,年十四歲,系廣州番禺縣附生,例不應頂補,合併聲明。

為此具稟。

這赫公是個爽快朋友,看完了,即提筆批了”仰即開缺另僉”六個字。進才回道:「這個,老爺且不要批准,他因前日吃了虧,是有心規避,還可以刁蹬些銀子。”赫公道:“我那管他有心無心,這洋商的缺,人家謀幹不到手,他不要就罷了,那個強他!況且朝廷城工緊項,正要富商踴躍,我們怎好阻撓?」

分付將原稟發出。萬魁在外邊正懷着鬼胎,一見此批,滿心歡喜,即忙回家。正是:我今游彼冥冥,弋者更何所慕。

眾商見萬魁告退,也就照他的樣式,退了幾個經紀人名字;要想充補的,因進才唆弄,掯勒多錢,也都不敢向前。

有人題于海關照壁:

新來關部本姓赫,既愛花邊又貪色。

送了銀仔獻阿姑,十三洋行只剩七。


  

萬魁別了關部門前眾朋友,到布政司后街,叫轎伕先回,走進書房,向匠山說明此事。又道:「小弟已于花田覓一蝸居,不日就要移居了,小兒仍侍先生讀書。」匠山道:「蘇兄果然有此高致,定當奉送喬遷。」萬魁道:「那時定當叩請文軒,光輝蓬蓽。」拱手別去,跟着兩個家人步行回去。

打從倉邊街口經過,只見街上一簇人亂嚷,一個喊道:「怎麼,欠了飯錢還要打人麼?”一個說道:「俺銀錢一時不湊手,你領着眾人打我,難道打得出銀子來?」一個道:「他還這等嘴硬,兄弟們,大家動手!」這班爛仔都一齊上前。那人呵呵大笑道:「不要頑,你們廣東人,海面上也還溜亮,登了岸是不中用的!」這些人叫道:「他這侉子說我們是洋匪哩,快打他一個死!」眾人一擁上前,那人不慌不忙說:“不要來。」

兩手一架,眾爛仔東倒西歪,有的磕破頭,有的碰折手,有的說自己的人撞倒了他,有的說腳底下踹着石塊滑跌了,倒也好看。

萬魁向來看見遇難之人也不經意,因受了一番磨折,利名都淡,仁義頓生,即分開眾人,上前問道:「你們何故打閙?」

一後生答道:「小人在這巷口開小飯店,這個客人從三月初三日歇在小店,一直吃到昨日,四個多月了。說明每日二錢銀子,共該二十四兩六錢。收過他四兩什麼元絲銀子,一副鋪蓋算了三兩二錢,幾件舊衣、一個箱子,共準了六兩九錢,共收過十四兩一錢。除元絲耗銀不算外,淨欠銀子十兩零五錢。

小人連日問他討飯錢,他總說沒有,反要打人。世間有這個道理麼?」

那個客人也上前分說道:「俺姚霍武,山東萊州人氏。投親不遇,流落飯店,欠他幾兩飯錢是真。他領着多人打俺,爺看見的,俺不直打他。」那後生罵道:「你這山東強盜,眾人也打你不過,與你見番禺縣太爺去!」眾爛仔上前扯他。

萬魁勸住,道:「何必如此!」即向家人口袋中取出十兩重紋銀五錠,送這客人,道:「這銀子還他余欠,剩下的做盤費回鄉,不宜在此守困。」那人即忙拜謝道:「萍水相逢,怎叨原貺!請問爺高姓大名?」眾人道:「這是洋商蘇萬魁老爺。」那人道:「大名刻骨,會面有期!」舉手別去。

眾人從未見洋商有此種行事。且看下回。

第三回  溫馨姐紅顏嘆命 蘇笑官黑夜尋芳

春雲薄,樓前有女窺簾箔。窺簾箔,心香一瓣,為郎焚着。

回身向抱今非昨,夜深暗打燈花落。

燈花落,有何佳兆,教奴認錯。

院宇無人移鶴步,踏破蒼苔,那管衣沾露。漫指山幽叢桂處,雲迷不見陽台路。唧唧秋蟲吟不住,伊笑儂痴,儂自尋歡去。烏鵲休將河鼓誤,天孫昨夜開窗戶。

如今不說蘇氏翁結識英雄,要題溫家女流連花月。聖人云冶容誨淫,分明是人不要淫他,他教人如此的。蓋因女子有幾分姿色,他便顧影自憐,必要好逑一個君子,百般的尋頭覓縫,做出許多醜態來,全在為父母的加意防閒,守着”男女有別”四字,才教他有淫無處可誨。《禮》經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男女不同席,不同柂架,不同巾櫛。

種種杜漸防微之意,何等周密。世人溺愛小兒女,任從一處歪纏,往往幽期密約,蔽日瞞天;雨意雲情,翻江攪海,那為父母的,還在醉裡夢裡,說道:「他們這點年紀曉得什麼來。」噫,過矣!穴隙逾牆人共曉,何須庭訓與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