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鏡花緣    P 60


作者:李汝珍
頁數:60 / 220
類別:古典小說

 

鏡花緣

作者:李汝珍
第60,共220。
到第四日,有個漁翁傳了此方。一連進了五服,這才痊癒。又活四十年,到了一百歲,無疾而終。所以此方流傳至今。「唐敖道:」九公令曾祖既割股于前,又叩壽于後,如此孝心,自然該有神仙傳此妙方。既這等神效,九公何不刊刻流傳,使天下人皆免此患,共登壽域,豈不是件好事?「多九公道:」我家人丁向來指此為生,若刊刻流傳,人得此方,誰還來買?老夫原知傳方是件好事,但一經通行,家中缺了養贍,豈非自討若吃麼?「唐敖搖頭道:」那有此事!世間行善的自有天地神明鑒察。若把藥方刊刻,做了偌大善事,反要吃苦,斷無此理。若果如此,誰肯行善?當日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諸如此類,莫非因作好事而獲善報,所謂:「欲廣福田,須憑心地,『九公素稱達者,何以此等善事倒不修為?即如今曾祖以孝心感格。而得仙方之報;今九公傳了此方,又安知不別有富貴之報?況令郎身入黌門,目前雖以舌耕為業,若九公刻了此方,焉知令郎不聯捷直上?那時食了皇家俸祿,又何須幾個藥資為家口之計呢?」多九公點頭道:「唐兄賜教極是。日後老夫回去,定將此方刊刻流傳,並將祖上所有秘方也都發刻,以為濟世之道。就以今日為始,我將各種秘方,先寫幾張,以便沿途施遞,使海外人也得此方,豈不更好!」唐敖道:「』人有善念,天必從之。‘九公既發這個善心,日後自有好處。請教此方究竟是何妙藥?」多九公道:「此方用蒼朮米泔浸陳土炒焦叄兩,杏仁去皮尖,去油貳兩,羌活貳兩,川烏去皮,麵包煨透壹兩伍錢,生大黃壹兩,熟大黃壹兩,生甘草壹兩伍錢,共為細末。每服肆分,小兒減半;孕婦忌服。赤痢,用燈心叄拾寸煎濃湯調服;白痢,生薑叄片,煎濃湯調服;赤白痢,燈心叄拾寸,生薑叄片,煎濃湯調服;水瀉,米湯調服。病重的不過五六服即愈,但燈心、生薑,必須照方濃煎,才有藥力。」把方寫了。唐敖接過,看一看道:「小弟每見醫家治痢,用大黃數錢之多,仍不中用;何以此方只消數厘,就能立見奇效,可見用藥全要佐使配合得宜,自然與眾不同。」說著閒話,忽然想起駱紅蕖所托的事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古香齋 掃瞄校對

鏡花緣

第二十八回  老書生仗義舞龍泉 小美女銜恩脫虎穴


  

話說唐敖忽然想起前在東口山聞得薛仲璋逃在此地,今痢疾已癒,意欲前去相訪。因將駱紅蕖托寄薛蘅香之信帶在身邊,約了多九公上岸。走了多時,前面一帶樹林,極其青翠。

多九公道:「此樹就是前日所說木棉了。」

唐敖聽了,正在仰觀,忽見樹上藏著一人。恰好林之洋回來,唐敖暗暗告知,都把器械取出,以作準備。只見遠遠有個老嬤,同一幼女走過,那大漢見了,從樹上跳下,手執利刃,把去路攔住。三人一見,各執器械迎了上去。只聽那大漢喊道:「你這女子,小小年紀,下此毒手,害得我們好苦!今日冤家狹路相逢,我且除了此害,替眾報仇!」手舉利刃,邁步上前,迎著女子,剛要用刀砍去,唐敖早已提防,說聲不好,將身一縱,攛至跟前,手執寶劍,把刀朝上一架。大漢震的几乎跌翻,那幼女早已嚇的跌倒。原來唐敖自從服了仙草,兩膀添了千斤之力。此時只想救那幼女,誰知用力過猛,人漢那把刀早已飛上天去。唐敖道:「壯士住手,不可行兇。此女有何冒犯?」大漢把唐敖上下打量道:「我看先生這樣打扮,想是天朝來的。你們都是明禮之人,只問這個惡女嚮日所做所為,就知在下並非冒昧行兇了。」登時多、林二人也都趕到。那個老嬤把女子攙起,戰戰兢兢,嬌啼不止。

唐敖道:「請問女子尊姓?家住何處?為何冒犯壯士?」女子垂淚道:「婢子姓姚,名芷馨,現年十四歲,本籍天朝,寄居在此,業已數載。向隨父母養蠶為業。父母去世,跟着舅母度日。今同乳母前來掃墓,不幸忽遇強粱。尚求恩人始終垂救,倘脫虎口,沒世難忘!」

大漢道:「你這惡女只顧養那毒蟲,那知數萬人家都被你害的無以為生!」林之洋道:「你這大漢畢竟為甚殺他?從實說來!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大漢道:「我是巫咸國經紀。向來本處所產木棉,都由我手交易。自從此女同織機女子到了此地,養出無數屙絲的毒蟲,又織出許多絲片在此貨賣;我們生意雖覺冷淡,也還不妨。那知近來他們竟將這個惡術四處傳人,以致本地婦女,也都學會養蠶織機,個個都以絲片為衣,不用木棉。此地凡種木棉之家,就如別處田產一般,莫不指此為生;此女只顧把那毒蟲流傳國內,以致向種木棉之家,大半廢了祖業,無以為生。所以在下特來傷他,以除大害,今遇列位,雖是他絶處逢生,那要害此女的豈止億萬,日後何能逃脫!如要保全,惟有即離本國,另投生路。倘執迷不醒,我自另有別法!」將手一拱,尋了利刃,忿忿而去。

唐敖道:「貴府還有何人,令尊在日作何事業?」女子道:“父名姚禹,曾任河北都督,因同九王爺勤王未遂,家鄉不能存身,帶著家口,逃至此地,旋即去世;我母亦相繼而亡。向同舅母宣氏同居。喜得薛蘅香表姐善於織紡;婢子素跟母親,亦善養蠶,身邊帶有蠶子,因見此處桑樹極盛,故以養蠶織紡為生。不期在此日久,鄰舍婦女都跟著學會,因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