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鏡花緣    P 127


作者:李汝珍
頁數:127 / 220
類別:古典小說

 

鏡花緣

作者:李汝珍
第127,共220。
耳邊輕輕說了幾句。文囗「上艹下師」聽罷,不覺喊道:「既如此,你又何必輕輕細語?真真混閙!」那老者見他喊叫,慌忙跑開。文萁埋怨道:「二哥只管慢慢盤問,為何大驚小怪把他嚇走?剛纔他說駱家哥哥現在何處?」文囗「上艹下師」

道:「你道他說甚麼?他道:」你問駱公子麼?『我說』正是。『他道:「你們問他怎麼?』我說:」我要問他下落。『他道:「原來你要問他下落。我實對你說罷:我只曉得他是欽命要犯,至于下落,我卻不知。』」余承志道:「這個老兒說來說去,原來也同我們一樣。文囗「上艹下師」道:」誰知我低聲下氣,恭恭敬敬,卻去吃他一個冷悶。「文萁搔首道:」杳無消息,這卻怎處?此番辛苦,豈不用在空地!“



  
三人一連又找數日,也是枉然。只得商議,且回淮南。走了幾日,出了隴右邊界。這日又到小瀛洲山下。文囗「上艹下師」、文萁正想上山望望,忽見有員小將帶著一夥強人圍著一個女子在那裡戰鬥,戰了多時,那小將看著抵擋不住。

余承志道:「遠遠望去,那個少年宛似駱家兄弟。可惜不能問話,這卻怎好?」

文囗「上艹下師」道:「我們何不助他一臂之力?」文萁道:「既是駱家兄弟,承志哥哥且去同他答話,我們與這女子迎敵。」即同文囗「上艹下師」身邊行取利刃,迎了上去,大聲喊道:「女子休得逞強!我二人來了!」登時鬥在一處。

余承志叫道:「那位可是駱家兄弟麼?」駱承志聽了,撇了女將,把余承志上下打量,雖多年未見,究竟面貌相似,因大聲問道:「尊駕莫非徐家哥哥?因何到此?」余承志慌忙上前,把面投血書,「今同文囗「上艹下師」、文萁來此探聽賢弟消息」話,略略說了幾句。因問道:「賢弟到此幾年?為何與這女子爭鬥?」

駱承志道:「此話提起甚長。我們把這女子殺了,慢慢再講。」各舉利刃,一齊上前。

那女子雖然武藝高強,那裡敵得四員小將,看看刀法散亂,力怯難支。忽聽遠遠有員小將喊道:「駱家哥哥並諸位壯士休要動手,莫把我的小姨子傷害!我史述來了!」駱承志連忙跳出圈子叫道:「史家兄弟:此話怎講?」史述道:「兄長且請三位壯士暫停貴手,小弟慢慢講這緣故。」眾人聽的明白,只得住手退後。


  

女子叫道:「原來是史述表兄!為何卻在此處?」駱承志道:「既是親眷,此非說話之地,且請上山,慢慢再講。」大家一齊上山。走了多時,進了山寨,女子往後寨去了。

駱承志指著史述向余承志道:“此即史伯伯之子,名叫史述。當日兄弟自軍前分手,逃到隴右,見了史伯伯,呈了血書,蒙史伯伯收留,改為洛姓,命跟教師習學諸般武藝,至今十有餘年。史伯伯久欲起兵保主上複位,因常觀天象,武后氣數正旺,唐家國運未轉,耽擱多年。這幾年,武后氣運日見消敗,紫微垣已吐光芒。昨因武后迴光反照,氣運已衰,正好一舉成功;不料起兵未久,竟致全軍覆沒。史伯伯不知逃奔何處。小弟同史家兄弟蒙史伯伯派在後隊按應,因大事已去,只得帶了本隊一千人馬逃至此山。山上向有數百強人,聚集多年;他見我們弟兄驍勇,情願歸降。我們正在『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見他如此,因此暫在此山權且避難。不想今日得遇三位仁兄,真是三生有幸。不知史家兄弟與這女子是何親眷。

史述道:「剛纔兄長與這女子戰鬥,小弟即將他的車輛人口搶擄上山,意欲拷問為何來探行藏;誰知卻是小弟舅母,又是小弟岳母。」洛承志道:「此話怎講?」史述道:“小弟母舅姓宰名宗,與年曾任隴右都督,久已去世;寄居西蜀。

舅母申氏,膝下兩個表妹:一名宰銀蟾,一名宰玉蟾。那銀蟾即家君自幼代弟所聘者。剛纔那員女將,就是玉蟾。因考才女一事,同了母親,姐姐並兩個姨表姐妹,一名閔蘭蓀,一名畢全貞,回籍赴試,從此路過。我玉蟾表妹素日最孝,他恐山上藏有虎豹驚嚇老母,前來探路;那知我們只當他有意來探行藏,與他爭鬥。

若非問明,几乎誤事。這三位兄長尊姓大名?從何到此?“洛承志將三人名姓來意說了。史述這才明白,深贊三人義氣。洛承志再三拜謝,隨命下人大排筵宴。

宰氏姊妹即同母親別了史述,帶著蘭蓀、全貞應試去了。忽有小卒來報:武九思家眷不日從此經過。史述同洛承志聽了,當時計議要去報仇。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古香齋 掃瞄校對

鏡花緣/李汝珍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難 史英豪嶺下招兵

話說史述聞武九思家眷不日從此經過,即同洛承志商量,意欲把九思家口殺害,以報陷城之仇。余承志道:「史家哥哥固志在報仇;但他的家眷,豈無兵將護送?縱使殺害,他又豈肯幹休?一經領兵到此,豈非泰山壓卵?史伯伯兵馬數萬,尚且不能取勝,何況今日人馬不滿兩千?據小弟愚見:且把報仇之事暫綴,莫若招集舊日部曲,以為日後勤王之計,最為上策。此處難得山田又多,又能容得人馬,剛纔小弟細細眺望,盡可藏身。況史伯伯在此多年,官聲甚好,各兵受恩深重,看來也還易於招集。俟兵馬充足,別處一有勤王之信,此處也即起兵相助。二位在此既不替天行道,又不打劫平民,自耕自種,與人無爭,眼前既可保全,將來亦不失勤王功業。二位以為何如?」史述同洛承志聽了,個個點頭稱善。

就命各兵在山前山後播種五穀,積草屯糧,並暗暗招集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