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三寶下西洋    P 6


作者:羅懋登
頁數:6 / 413
類別:古典小說

 

三寶下西洋

作者:羅懋登
第6,共413。
老祖飛身又起,只見那水族隊裡,大千眾生一齊跪着,一齊高聲叫道:「爺爺且慢去,且慢去!」老祖終是慈悲方寸,看見眾生恁般叫號,分明是要去得緊,又只得權時間解羽回鱗,又微微笑一笑道:「怎麼叫慢去慢去?法門無去。」大千眾生齊聲叫道:「眾生們願永受爺爺法戒,各各貢上土物,頂禮皈依。」老祖起頭看時,只見鯤鰲以頭獻,長鯨以口獻,靈鼉以鼓獻,蟠蛟以細頸獻,蒼虯以稜髯獻,元龜以箕籌獻,尺鯉以錦梭獻,怪鰐以百卯獻,神以雲雨獻,犀牛以獸狀獻,玳瑁以其甲獻,精衛以木石獻,蟲庸以蛇狀獻,蝤蛑以雙螯獻,蟲隹螟以蛟巢獻,山滲以獨足獻,蚌蛤以夜明獻,南鰐以祭撰獻,巨蟲貝以車渠木鬥鬥獻,猰貐以龍爪虎文獻,窫窳以人面蛇身獻,蟲禿蛇以朱冠紫衣獻,魨魚以西施乳味獻。老祖道:「善哉!善哉!爾眾生作甚麼因果?」眾生齊聲叫道:「願各舍所有,頂禮皈依。」老祖道:「不用爾眾生施捨。」眾生齊聲叫道:「願佛爺爺鑒受。」老祖道:「我這裡不受。」眾生齊聲叫道:「不捨不受,眾生們怎麼得出離苦海?怎麼得超度慈航?」老祖道:「善哉,善哉!諸法空相,無舍無受,無無舍,無無受。」於是向眾生而說偈曰:

“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水族眾生捧着老祖的真言密諦,飛的飛,躍的躍,鼓的鼓,舞的舞,上的上,下的下,遠的遠,近的近,一擁而退。老祖又飛身而起,只見那羽蟲、毛蟲兩族隊裡,大千眾生兩班跪着,兩班兒齊聲叫道:「佛爺爺且來,且來!」老祖到底是個慈悲方寸,看見兩班的眾生恁的跳叫,分明是勒馬登程,只得又投鞭轉棹,又微微笑一笑道:「怎麼叫且來且來?無去亦無來。」兩班大千眾生齊聲叫道:「水族已受真言密諦,願普度眾生,免沉苦海。」老祖抬頭一看,只見羽蟲隊裡,鳳、鸞、鵷、鷺、雕、鶚、鵾、鵬、鷹、鸇、鳧、鶴、鷄、鶩、燕、鶯、鴻、鵠、鵝、鸛,以及鷀鵜、鷲鸕、鈎輈、邕鳥渠鳥、粟鳥晉鳥、 虞鳥、意鳥而鳥之輩,文翎采羽,青質朱衣,濯濯冥冥,分行逐隊。又只見毛蟲隊裡,麟、驥、虎、貔、豹、螭、彪、犢、兕、象、雉、夔、猩、麂、蜚、貝鳥、貉、貘、猿、猱、馬、牛、犬、豕,以及雄虺、騶狳、合窳、蟲居蟲諸、蟲多蚗、胊月忍、蟲尹蟲咸 之朋,玉瓜金麟,霜蹄鈎距,綏綏皬皬,作對成雙。老祖道:「善哉,善哉!爾眾生作甚麼因果?」眾生齊聲叫道:「願受真言超度,願從正果菩提。」老祖道:「善哉,善哉!無修無證,無礙無說,無眾生可度,無菩提可人。」於是對眾生而說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羽蟲、毛蟲兩班眾生捧着老祖的真言密諦,騰的騰,驤的驤,馳的馳,逐的逐,嘯的嘯,叫的叫,啼的啼,吟的吟,一擁而退。

老祖也自一躍而起,渾身上毫光萬道,直逼鬥牛,一邊吩咐摩訶薩、迦摩阿各自投胎住世;一邊駕風車,張開煙幕。只見補陀山上天香馥郁,草木爭妍,鳥雀環繞,大眾皈依。惠岸口口叫着:「佛爺爺!」善才口口叫着:「佛爺爺!」龍女口口叫着:「佛爺爺!」諸徒眾口口叫着:「佛爺爺!」鸚哥兒也口口叫着:「佛爺爺!」就是淨瓶兒也口口叫着:「佛爺爺!」老祖是一個不停,直恁去矣。惠岸聽知老祖臨行吩咐那二位尊者,叫了幾聲:「摩阿,摩阿。」老祖去了。他倒笑上了幾聲,說道:「俺前日初見之時,只說是徒弟摩阿薩,原來今日臨別之際,師父也摩阿薩。」只見菩薩送了老祖,領了惠岸及各徒眾,歸真覆命不提。

且說老祖辭了補陀山,別了菩薩,駕起雲車,張開煙幕,呼吸之頃,早已過了錢塘江上,進了杭州城裡。老祖起眼視之,果然好一個福地,十分美麗,東土無雙。有一曲《望海潮》詞為證。詞曰: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山獻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須臾之間,步出湧金門外金員外的宅上借觀一番。這宅上雖則是個民居,卻不是小可的:占斷人間福,分來海上奇。後面枕着一個鳳凰山,山勢若鳳凰欲飛之狀,故取此名。有詩為證,詩曰:

滄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遺老色荒涼。

為言故國游麋鹿,漫指空山號鳳凰。



  
春盡綠莎迷輦道,雨多蒼薺上宮牆。

遙知汴水東流畔,更有平蕪與夕陽。

又詩曰:

荒山欲逐鳳凰騫,誰構浮圖壓寢園?

土厚尚封南渡骨,月明不照北歸魂。

海門有路雙龍去,沙漵無潮萬馬屯。

莫向秋風重惆悵,梵王宮殿易黃昏。

左側有個南高峰,右傍有個北高峰,相峙相親,如二人拱立之狀,俱有詩為證,詩曰:

南望孤峰入翠微,清泉白石可忘饑。

雲中犬吠劉安過,樹杪春深望帝歸。

白鶴曾留華表語,蒼宮合受錦衣圍。

朱襦玉柙今何許?一笑人間萬事非。

又詩曰:

杳杳孤峰上,寒陰帶遠城。

不知山下雨,奎鬥自爭別。

又曰:

翠出諸峰上,湖邊正北看。

夜來雲霧散,獨臥鬥杓寒。

前有西湖,山川秀髮,景物華麗,自唐朝傳到如今,為東南遊賞勝處。有詩為證,詩曰: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