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施公案    P 52


作者:佚名
頁數:52 / 625
類別:推理懸疑

 

施公案

作者:佚名
第52,共625。
九門提督一聞施公之言,羞得面紅過耳,將手一擺,帶愧叫聲:「施老爺!留情要緊,須看同僚之分。晚上到府領教。」

言罷,吩咐人來,告訴把對子馬統行撤去,惟要頂馬;也不用威嚇人了。該值答應,依言撤去。且言陶公帶笑,口尊:「施老爺先請。」賢臣聞聽,也不肯久戀,回說:「不全有罪了!」



  
言罷,二公哈哈大笑分別。家人拉馬,二公扳鞍乘駒,分南北而去。賢臣心中有事,連飯也不吃了,帶領家人進城回宅。

且說九門提督心中煩惱,不去查營,也回城中。到門首下馬進內,多官散去。該值官伺候陶公,進內書房坐下。茶飯懶用,心中大煩。想這禍難消,長吁短嘆。誰知查營撞着施府尹,須得小心提防着;倘或明日參我,又當如何?左右為難,偶生一計,何不如此這般。想罷,吩咐管家進內傳話。諸事停當,來至書房,陶公修書一封,遞與管事家人。復又吩咐:「如此這般。急去,不可使外人知曉,密投侯府下書,快去即回。」

管家答應,照依主人行事,令人端定禮物出衙,竟奔侯府而來。

且言施公進內,與太老爺、太夫人請安已畢,回到自己住宅書房坐下。心中思想:明日面君參提督;事畢下朝,進順天府好斷金子案。想罷,手提筆寫參九門提督摺子。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73回  撞見陶提督 私放對子馬

賢臣寫完折底,預備明日題奏。且說施侯這日廳上閒坐,忽見得壽、得祿笑哈哈走至身旁回話,口尊:「太老爺在上,今陶提督差人來見,口稱還有書札投遞。」施侯聞聽,心中煩想說:「陶花歧與我並無來往。他今叫人下書,莫非有什麼風聲不好?」施侯問聲:「得祿,快把你太老爺叫來。」

得祿答應。不多時,賢臣上廳至太老爺身旁侍立。施侯說:「坐了。」賢臣坐在下面,施侯就將下書之故說畢。施公聞聽,心中明白,微微冷笑。不敢瞞父,將前事告知。施侯說:「為人不必過傲。陶花歧九門大人,權衡非小。而今滿朝文武,不敢攔阻。他久已私放對子馬,科道各官,無人敢參。依你想怎樣?俗云:『踏人一腳,預防一拳。』要看同僚之分,見事和氣,何苦為仇?」賢臣聞聽,心中不悅。無奈帶笑,口尊:「父親何用掛心,受祿不做險中險,怎能名傳天下揚。為兒在街當人已誇口,若不面君,落人笑談。他既差人求見,看看來書上寫何言。要是哀而不傷,若過得去,就是大家平安。權威仗勢,我不懼怕,教他認認為兒!父親只請放心,為兒自有道理。得祿出去,見陶府管家的,只須如此這般。」得祿邁步至大門,只見陶府管家,上前帶笑答說:「你就是陶府的人麼?」那人見問,回答:「不敢,愚下就是。」迎至下處,帶笑說:「奉求替小弟進去回說:我家老爺請太老爺安。小柬一封,微禮一盒。見書札自然收禮。」言罷從懷中取出書信,雙手遞過。得祿接柬放在盒蓋上面,彎腰端起盒子,攬在懷中,進去放在地,把柬奉到太老爺面前。施侯說:「與你大老爺看。」施公接過拆開,閃目瞧著。上寫:陶花歧柬奉賢公面前。須念同僚一殿之臣。某一時昏憒,行事稍錯;私越國律,罪名非輕。賢公若將我過面君啟奏,重則革職,輕則罰俸,陶某怎見合朝文武?望賢公海量寬恕。特肅寸柬,如同親造府門。微禮一盒笑納,紋銀千兩,聊表寸誠。數字不恭,頓首拜具。

賢臣看畢,哈哈一笑。站起望施侯講話,口尊:「父親,此書竟是求兒恕他。」施侯聞聽,叫聲:「仕倫,他既懇情於你,爾可恕之,倒也罷了。這一盒禮物,不知什麼東西?」且看下回分解。

74回  見書收禮物 面君奏國律

賢臣見施侯相問,連忙回答:「是白銀二十封。」施侯聞聽,叫聲:「我兒,九門提督與你下書送禮,恐其科道聞風,有所不便:參你受賄作弊,反為不美。我兒難道只許你參人,不許人參你不成?必須三思而行,方保無虞。」賢臣聞說:「父親大人何用掛心,些微小事,他既送來,不收叫他反為擔驚。明朝五鼓登殿,不參他越國法,為兒現有一計:收禮面君,不收禮更要登殿,以壓眾僚。」施侯點頭。賢臣叫聲:「得祿告訴於他:知道了。」得祿答應,拿起盒子,轉身下廳,帶笑依言說了。陶府管家接過盒子,遞與跟伴,哈哈腰兒分別。得祿進內。

且說陶府管家迴轉——他不知「知道」二字這麼貴重,投回府中,照樣就說。不多時來到府中,稟覆主命。

且說賢臣提筆思想:已受人情,如何再參提督私放對子馬款呢?為難多會。不若明早面君,如此這般啟奏。倘或準本,豈不成清室定例!”提筆刷刷,立刻寫完草稿,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折好裝入木匣。次早起身,賢臣淨面,便出門上馬,穿街越巷,登時來到禁門。個個下馬下轎,王公侯伯、文武大人,至公議處,按品級而坐。

看看辰刻,請膳畢進宮。梁九公站上金階等事。那些官忽然聽得裡面人大叫道:「有0旨下,單宣府尹面君。」賢臣聞得有旨,連連答應,越眾出班,一溜一點,走至禁門,秉正雙膝跪下,口稱:「接旨。」俯伏在地。九公正傳宣召旨。梁九公一見,說:「快跟我來。」賢臣平身,隨後進太和門,至殿台階下。梁九公進殿不多會,只見他站立殿外,望賢臣一點首。施公不敢怠慢,哈着腰兒,打一躬,走金階,步玉路,同進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