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施公案    P 544


作者:佚名
頁數:544 / 625
類別:推理懸疑

 

施公案

作者:佚名
第544,共625。
施公道:「這吳球究是何人?何以也知道本院為山上捉去,莫非是他一類麼?」天霸道:「總兵前日也如此着想,後聽王雄所言,方知這人是個樵夫,平日並不做強盜,此人本領也還了得。但不知他這信息從何得來?」施公聽說,復向王雄說道:「汝既認得這吳球,可知他這人究竟如何?他如不做強盜,本院為朱世雄捉上山去,他又何從得知呢?」王雄道:「大人倒不必如此疑惑,此人的本性,前夜已與黃總鎮說過。至于說他得着信息,他每日午後,皆為我們上山打柴,前日定是上山之後,聽得人說將施大人捉住,所以他喜出望外,欲去觀一觀。莫說此人雖是粗魯,平生專抱不平,若告知他大仁大義,叫他前去,雖赴湯蹈火也不辭。」施公道:「你說他如此好法,本院為國家出力,為民間除害,與強盜種下深仇,被強人捉去,他若稍知大義,理合同天霸等人,將本院救出,方是正理。何為反而歡喜呢?」王雄道:「大人有所不知,所以他成了粗人。他但聽曹勇他們一面之辭,平時說大人如何貪臓,如何與綠林作對,將人捉去,所有的家財盡行人己,還要將綠林之家小殺個淨絶。因此他聽了這話,甚是不平。一聽朱世雄將大人拿住,他所以要來看望。在小人看來,此人乃一勇之夫,若能待之以恩,便可聽我所用。大人能將他說之歸順,命他詐入山中,裡應外合,此事無不成之理;不然命人入城告知沂州府,大人將城中所有兵丁調來聽用,再加諸位老爺這般本領,這座朝舞山方可破去。這皆是小人的意思,還求大人尊裁。」施公道:“本院做官以來,向不肯驚擾地方,秦藹仁大人雖是好官,若將兵丁調來,地方上百姓豈不懼怕?汝且不必多慮,本院自有章程。

但不知這吳球家中汝可認得?”王雄道:「他住貓兒墩地方,前日黃老爺與他還在那裡斗的。」施公聽罷,向着眾人說道:「汝等連日已是辛苦了,此時可去歇息一番,向晚起來本院有話吩咐。」眾人見施公如此,已猜着八九分,當時天霸命金大力、郭起鳳等人,保護着施公,自己與眾人,也就前去打盹。



  
閒言少敘,到了晚間,大眾醒來,齊至施公前請示。施公道:「古人言:『詢于芻蕘。』又說:『匹夫之言,聖人擇之。』王雄所說之言,正合本院之意。難得有這吳球,本院想請黃賢弟與王雄,同本院前去一走。如這人尚在家中,望趕急回來送信,本院預備親自前去,拚着三寸舌,兩行齒,說以利害,曉以大義,命他投往山內,約期裡應外合,將一千強盜剿除,除了這沂州大害。不知你等意下如何?」黃天霸道:「總兵等深恐大人不去,豈有不肯先行之理!」說著,王雄也到了裡面。

天霸便向他言說:「這個吳球,你想必是認得了,大人今想自己前去,將為國為民的話,對他細說一番,使他歸順。意欲命你同去,作個引線,你看這事可行嗎?」王雄道:「若果大人前去,小人看來,他必然一心歸順。此時如果前去,他必然在家裡面。不過他那地方不比尋常的所在,恐大人前去,未免褻尊。」施公道:「本院也不是在那裡住家,不過聞他這人有這身本領,徒然誤聽人言,不能上進。故此前去勸他,一則為民除害,二則使他立點功業,隨後也好得個前程,不埋沒他。」


  

王雄道:「大人有所不知,他所住的地方,雖有地方,卻無房屋。只因貓兒墩這個所在,從前有個貓精,在那樹林裡面掘了極大的窠巢,青天白日,在滿山作怪。彼時被吳球父子打死,恐他窠巢內仍有餘孽,因此下去探望,誰知這下面有五間大小的地方,深也有一丈多深,一片平場,十分齊整。裡面堆積了些獐狍鹿兔,皆是這貓精平時拖來的。適值他無處棲身,見有個地方,便叫他義子吳洪將這些物件收拾乾淨,改為自己的住所。人要前去,須得走至樹林,由那個方洞下去,方可人內。」

天霸聽了此言,不禁說道:「怪不得日前與他交手,只不見他的房屋,但見他由樹林內出來。原來他有這個所在,倒也別緻習瞄。」施公道:「無論什麼地方,本院皆去一走,以表我的誠心。」當時計議妥當,施安做了飯餚,眾人吃罷。王雄便在前引路,施公帶領着天霸,並關小西、賀人傑數人,一路向貓兒墩而來。

約至二鼓以後,將近三更,已離前面不遠。施公止步說道:「我們在此且住一住。王雄可先去通報一聲,說漕運總督施仕倫前來講話。」王雄見施公如此待下,實是敬服,心中想道:「朝廷有這樣好官,天下自然太平。」一面走着,一面亂想。

前面到了樹林,本來是常到的所在,走到那大樹跟前,便高聲叫道:「吳大郎,你可在家麼?」一聲問畢,果然有人答應:「王頭目,你何以此時前來?寨主買賣可好否?聽說朱二大王昨日得了件喜事,我打柴回來遇見劉老四,方纔曉得。次日到鎮上吃酒,預備茶後前去,忽然遇見黃天霸那雜種跟着俺走,恐此去漏了風聲,誤了你山上的大事。不意他出言不遜,兩人便交手,後來不耐煩與這廝動手,也就退到這裡面。所恨俺兩個兒子,皆為他打傷。你來此幹什麼?可對我說明!」王雄聽了此言,不知為了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466回  施大人求賢枉駕 吳壯士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