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里斯多德傳    P 144


作者:亞里斯多德
頁數:144 / 164
類別:傳記

 

亞里斯多德傳

作者:亞里斯多德
第144,共164。
亞里士多德通過研究發現了貨幣產生的原因。生活用品由於笨重而難於運輸,需要一種本身有用又便於攜帶的貨物作交易的中間媒介之用,人們發現鐵、銅、銀、金等金屬適用於作貨幣。這樣就改變了交易的方法,從物物交換變成了使用貨幣的買賣;而貨幣本身是可以無限制的獲得和積聚的,於是人們就貪婪地聚斂財富,以至致富成為人生的最後目的了。對於亞里士多德的這個發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作出了評價:「這位研究家最早分析了許多思維形式、社會形式和自然形式,也最早分析了價值形式。他就是亞里士多德。①」同時,馬克思也指出:亞里士多德不能夠看到,在商品價值形式中,一切勞動都表現為等同的人類勞動,是抽象的人類勞動,這是因為希臘社會是建立在奴隷勞動的基礎上的。「亞里士多德在商品的價值表現中發現了等同關係,正是在這裡閃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輝。只是他所處的社會的歷史限制,使他不能發現這種等同關係‘實際上’是什麼。②」正因為亞里士多德尊重經驗事實,所以他能看到一些他同時代的人還不能看到的真理;然而他又受到他所處時代歷史條件的限制,有他不可避免的侷限性。亞里士多德的侷限性除了由歷史條件的限制外,還有認識上的原因。他區分事物在使用中的價值和在交換中的價值,目的是為了貶斥商業。他認為商業不是為實用而交換,而是為了錢而交換,這容易造成人的不誠實,使人墮落。他認為商業是獲得財富的一種方式,但那不是自然的方式,為錢而交換不是家庭應從事的。在這種不自然的交換方式中,最壞的是放高利貸,因為錢在這裡不是用來作其原來的目的(交換),而是用於一種聚斂財富的目的。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觀點是當時希臘人反對貿易、追求清高的心態的反映①。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頁。


  
①參見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163頁;葉秀山等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汪子嵩撰:《亞里士多德》,山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66頁。


  
3. 幾種政體的比較
城邦是公民的集合體。什麼是公民呢?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民就是「享有司法職能和政府職能的人」。(《政治學》)城邦的事務由它的公民直接管理,公民都是國家的公民大會或協商機關的一員,他有權參與管理城邦的財政、軍事和法律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