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里斯多德傳    P 155


作者:亞里斯多德
頁數:155 / 164
類別:傳記

 

亞里斯多德傳

作者:亞里斯多德
第155,共164。
①俄狄浦斯,一譯奧狄浦斯。希臘神話中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的兒子。因神曾預言他將殺父娶母,出生後就被其父棄在山崖。被牧人所救,由科林斯國王收養。長大後,想逃避殺父娶母的命運,卻在無意中殺死親父。後因除去怪物斯芬克斯,被底比斯人擁為新王,並娶前王之妻即生母伊俄卡斯達為妻,生子女四人。後來全國瘟疫流行,神示須除去殺死前王的罪人才能消災。他追究原因,始知自己實已殺父娶母。伊俄卡斯達聞訊自縊,他也在悲憤中刺瞎雙目,流浪而死。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霞·克勒斯根據他的故事寫了悲劇《俄狄浦斯王》。
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不僅是敘述已發生的事實,而且也敘述即將發生的事;不僅指在知覺到的情形下將發生的事,而且也指在期待中可發生的事。悲劇一方面可以說表現的既不是過去的事件,另一方面也不是自己的胡亂幻想,而是事件的理想系列,即可能發生的事件。這就使亞里士多德提出詩與歷史的區別,二者之不同不因一是用韻,一是用散文。即使將希羅多德①以韻文寫出,它仍然是歷史。其真正的不同是歷史處理的是已發生的事實,詩則是處理將發生的事。歷史處理單獨事實,詩則為普遍事件。故詩比歷史更嚴肅且富哲理性。這是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對否,大家可以討論。在生活中,任何事件都是受機會及偶然性影響的,但詩人可以而且應該表現事件的理想狀態。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對詩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柏拉圖對詩的看法極其不佳,詩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只是對理念世界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實的;亞里士多德則將柏拉圖常用的特殊與普遍的不同性之說用來說明詩人所表述的不是特殊,而是普遍,將特殊事件當作表現人類活動的一種工具和引喻。


  
①希羅多德(公元前484-前425),古希臘歷史學家。在西方史學中有「歷史之父」之稱。因反對哈利卡納蘇城僭主,被放逐到薩摩斯島。曾遊歷埃及、巴比倫、黑海北岸等地,並長期寄居雅典和南意大利的條利城。著有《歷史》(即《希臘波斯戰爭史》),以記載希波戰爭為主,也敘述希臘、波斯、埃及與西亞各國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內容豐富,描寫生動,是研究西方古代史的重要資料,但雜有許多神話傳說,不盡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