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歧路燈    P 35


作者:李綠園
頁數:35 / 323
類別:古典小說

 

歧路燈

作者:李綠園
第35,共323。
雲岫坐在車前,一徑直到同樂樓下來。將車馬交與管園的,雲岫引着二公,上的樓來。一張大桌,三個座頭,仆廝站在旁邊。桌面上各色點心俱備,瓜子兒一堆。手擎茶杯,俯首下看,正在當場,秋毫無礙。

恰好鑼鼓響處,戲開正本。唱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經,路過女兒國。這唐僧頭戴毗盧帽兒,身穿袈裟僧衣,引着三個徒弟——一個孫悟空,嘴臉身法,委的猿猴一般。眼睛閃灼,手腳捷便。若不是口吐人言,便真正是一隻大玃猴。一個豬八戒,長喙大耳,身穿黑衣,手拿一柄十齒鈀子。出語聲帶粗蠢,早已令人絶倒。一個沙僧,牽着一匹小白馬,鞍屜鞦轡,金漆奪目。全不似下州縣戲場,拿一條鞭子,看戲的便會意,能「指鞭為馬」也。師徒四人,到女兒國界,一個女驛丞,帶著兩個女驛子接見。孫悟空交與天朝沿路勘合,到一國,國主要用印,過站還要迎接管待。女驛丞雙手接住勘合,回朝轉奏國主。這個豬八戒的科諢俳場,言語挑逗,故作撾耳撓腮之狀。這眾人的笑法,早已個個捧腹。女驛丞回朝,這女主登殿。早奏細樂,先出來四個鎮殿女將軍,俱是二十四五歲旦腳扮的,金冑銀鎧,手執金瓜銅錘,列站兩旁。又奏一回細樂,四個女丞相出來,俱是三十歲上下旦腳扮的,個個幞頭牙笏,金蟒玉帶,列站兩旁。又打十番一套,只見一個女國王出來,兩個宮女引着,四個宮女擁着。這六個宮女,俱是十七八歲年紀扮的,個個油頭粉面,翠鈿仙衣。那兩個引的宮女,打着一對紅紗燈前導,那後邊四個宮女,一對日月扇,一對孔雀幢,緊擁着一個女兒國國王出來。這女主,也不過二十歲,鳳凰髻,芙蓉面,真正婉麗自喜,且更雅令宜人。再看那些旦腳,縱然不下儕于曹檜,只可齊等乎虢秦。女王霓裳霞矞,看者目為之奪;環珮宮商,聽者耳為之醉。六個宮女圍住上場,念了一套《鷓鴣天》引子,才輕移蓮步,迴轉到主位坐下。這女驛丞奏明天朝活佛,路過本國,勘合用印的情事。女王俞允,便與四大丞相商量,款待天朝高僧的事宜。四丞相奏了儀注,傳旨,明日迎迓,到柔遠廳上筵宴。即着女驛丞投啟訂期,速回驛伺候;若是有慢,即行梟首為令。



  
做完此出,下一出即是女主郊迎玄奘師徒,到柔遠廳上擺筵。話要捷說。到了排宴之時,玄奘正坐,左邊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席,右邊是女主一席,仰面斜簽相陪。這個場中,豬八戒口中不吃素席,搖耳擺腮;眼中卻艷女臣,神馳意羡。

這孫悟空再三把持,怕八戒失儀,卻又不敢手扯口斥。這個光景,早令人解頤不已。那邊席上,女主含着個伉儷之情意,有許多星眼送暖,檀口帶酸的情景。這陳玄奘直是泥塑木雕,像是念《波羅蜜多心經》。這一出真正好看煞人。

再一出,更撩人軒渠處,乃是八戒渴了,曾吃了女兒國子母河的水,懷孕臨盆。上場時,只見孫悟空攙着大肚母豬,移步蹣跚可笑,拘腹病楚可憐。這潛齋欲解孝移的胸中痞悶,笑道:「孝老看見豕腹彭亨麼?」孝移笑道:「今日方解得『豕人立而啼』。」彼此大笑不已。只見這孫悟空扶八戒坐在一個大馬桶上,自己做了個收生穩婆,左右撫摩,上下推敲,這八戒哭個不住,宋雲岫道:「怎的不見女兒國女人?」潛齋道:「豕四月而生,想是過了女兒國了。」孝移又復大笑。少時肚子瘦了,悟空舉起大馬桶細看,因向戲台上一傾,傾出三個小狗兒,在檯子上亂跑。孝移笑道:「『三豕』訛矣。」潛齋亦笑。

原來是戲班子上養的金絲哈叭狗。那看戲的轟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鑼鼓戛然而止,戲已煞卻。


  

且不說眾人擁擠而出,這婁潛齋看譚孝移眉目和怡,神致舒暢,不似前日顰蹙之態。宋雲岫道:「人鬆了,咱也該走罷。」

一齊動身下樓。德喜兒、多魁兒,夾着墊子。宋雲岫道:「就到晉郇館內吃飯。」孝移也不甚推辭。

原來孝移在都中柏公花園居住,為甚的有了胃脘作疼之病?

總緣人生有性有情,情即性之所發。若是遇的事有個趣兒,聽的話有個味兒,心中就可以不致鬱結。這孝移住在讀畫軒內,雖有花木可玩,書史可看,畢竟是琴瑟之專一,自非聖人,誰能無悶。況且又有家事在心,鞭長莫及,不免有些悶悶。這婁潛齋是孩童時知己,一眼瞧破,想著破其鬱結,所以雲岫說請看戲,潛齋便慫恿。及見了戲,卻也有些意外開豁。譚、婁純正儒者,那得動意于下里巴人。此段話說,於理為正論,于書上為卮言。

單講宋雲岫,邀譚、婁二公到晉郇館,點了幾碟子菜兒,不過是珍錯鷄魚,熏臘醃糟等物,吃了數瓶南酒。德喜兒、鄧祥、多魁及宋宅跟的,共成醉飽。開發食飯銀兩。出的館門,一向憫忠寺後,一向沙窩門街。彼此致謝,各拱而歸。

譚、婁徑向讀畫軒而來。到了讀畫軒,早已黃昏,點上燭台,孝移說也有,笑也有,婁公暗喜不置。心中想到:「人生客居在外,最怕的是有病,有病最怕是孤身,今早譚兄外邊走一走,便爾精神爽利。」早寬了朋友關心之責。

次日,二人坐車上沙窩門,訪着宋雲岫住處,一來回拜,二來致謝。偏偏宋雲岫向汪荇洲家赴席。將信兒留于店主,逕自回來。

一日,戚、尤二公,先後來拜。譚公不在寓所,二公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