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6


作者:徐宏祖
頁數:6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6,共338。
初七日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絶,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

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



  
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絶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

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

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游雁宕山日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蕩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蕩」據傳秋時歸雁多宿于此,山亦名為雁蕩山。

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蕩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蕩風景三絶。此日記所記乃北雁蕩山游程,對其三絶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遊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絶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

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于八嶴aò。


  

十一日二十里,登盤山嶺。

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

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側又一小童傴僂于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于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

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幞頭巾之欹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裡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

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

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淨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絶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

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

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鋭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鋭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于天柱。

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

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

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

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鋭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

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亙于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絶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

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

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絶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

道人清隱,臥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淒淒、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