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清史演義    P 82


作者:蔡東藩
頁數:82 / 330
類別:古典小說

 

清史演義

作者:蔡東藩
第82,共330。
卻說康熙帝聰明英武,算作絶頂,即位以後,滅明裔,掃叛王,降台灣,和俄羅斯,服喀爾喀,平准噶爾,他的聖德神功,小子已敘述大略。他還巡幸五台山,共計五次,南巡又六次。巡幸五台的緣故,有人說他是出去省親,因順治皇帝即位十八年,看破紅塵,到五台山削髮為僧,康熙帝屢去探視,每到五台,必令從騎停住寺外,單身進謁,直至順治帝已死,方纔不去。這件事只可付作疑案,小子未曾目見,不敢信為實事。若講到巡幸東南,《東華錄》上,明明說為治河的緣故,其實康熙帝意思,亦並不是單為治河,當時治河能手,有于成龍、靳輔等人,專管河務,都是考究地理,熟悉水性,難道康熙帝真是生而知之的聖人,略略巡閲,便能將河道大勢,瞭然目中,格外籌畫得精密麼?他的深意,無非是昭示威德,籠絡人心;所以禪山謁陵,蠲租免稅,凡經過的地方,威德並用;東南的小百姓,從此怕他的威嚴,感他的德惠,把前明撇在腦後,個個愛戴清朝,清朝二百多年的基業,就此造成。若獃讀《東華錄》上文字,不加體會,便是笨伯,哪裡曉得康熙帝的作用?小說中有這般大議論,可謂得未曾有。但本書於敘述間,亦常夾有微議,我請將原文略換數字,指示閲者云,若獃讀此書的文字,不加體會,便是笨伯,哪裡曉得著書人的作用。只是康熙帝恰有一大失着,晚年來弄得懊喪異常,到去世的時候,反致不明不白,待小子細細道來:康熙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長子名叫允禔,就是初征噶爾丹時,作裕親王福全的副手。古語道:「立嫡以長」,論起年紀來,允禔應作太子,但他乃妃嬪所生,不由皇后產出。皇后何舍裡氏,只生一子允礽,允礽生下,皇后便歿,康熙帝夫婦情深,未免心傷;且因允礽是個嫡長,宜為皇儲,就于允礽二歲時,先立為皇太子。二歲立儲,未免太早。後來重立皇后,妃嬪亦逐漸增加,一年一年的生出許多兒子,內中有四皇子胤禎,秉性陰沉,八皇子允禩,九皇子允禟,更生得異常乖巧,康熙帝格外愛寵一點。但既立允礽為太子,自然沒有掉換的心思。允礽漸長,就令大學士張英為太子師傅,教他詩書禮樂,又命儒臣陪講性理,南巡北幸時,亦嘗帶了允礽出去遊歷,總算是多方誘導;至親征噶爾丹,又要太子監國,宮廷中也沒有生出事來。

噶爾丹既平,東西南北,都已平靖,萬民樂業,四海澄清,康熙帝春秋漸高,也想享點太平弘福,有時讀書,有時習算,有時把酒吟詩,選了幾個博學宏詞老先生,陪侍左右,與他評論評論。這老先生輩,總是極力揄揚,交口稱頌。康熙帝又叫他纂修幾種書籍,什麼《佩文韻府》,什麼《淵鑒類函》,什麼《數理精藴》,什麼《歷象考成》,什麼《韻府拾遺》,什麼《駢字類編》,還有《分類字錦》,《子史精華》,《皇輿全覽》等書;就是人人購買的《康熙字典》,也是這時候編成的。開了書櫥,一律搬出。每種書籍,統有御製序文,究竟是皇帝親筆,也不知是儒臣捉刀,涉筆成趣。小子無從深考。但日間與儒臣研究書理,夜間總與后妃共敘歡情,枕邊衾裡,免不得有陰謀奪嫡、媒孽允礽的言語。起初康熙帝拿定主意,不聽婦言,後來諸皇子亦私結黨羽,構造蜚語,吹入康熙帝耳中,漸漸動了疑心。宮中后妃人等,越發搖唇鼓舌,播弄是非,你唆一句,我挑一語,簡直說到允礽蓄謀不軌,窺伺乘輿,可笑這個英武絶倫的聖祖仁皇帝,竟被他內外盅惑,把允礽當作逆子看待。怪不得周幽、晉獻。康熙四十七年七月,竟降了一道上諭,廢皇太子允礽,並將他幽禁咸安宮,令皇長於允禔及皇四子胤禎看守。於是這個儲君的位置,諸皇子都想補入。皇八子允禩,模樣兒生得最俊,性情亦格外乖刁,在父皇面前,越自慇勤討好,暗中卻想害死允礽,絶了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