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菊花與劍    P 142


作者:班尼迪
頁數:142 / 197
類別:文化

 

菊花與劍

作者:班尼迪
第142,共197。
「圓熟」是比培養「能力」更高的自我修養境界。這類修養的技巧,西方人只靠閲讀日本人所寫的有關著作是不大容易懂的,而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西方學者又往往不太重視它。他們有時稱之為「怪癖」。一位法國學者在著作中認為完全是「無視常識」,說最講究修養的教派——禪宗是「集嚴肅的荒謬之大成」。可是,日本人企圖通過這種技巧所要達到的目標卻絶非不可理解。探討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闡明日本人的精神駕馭術。
日語中有一系列詞彙表達自我修養達到「圓熟」者的精神境界。這些詞彙有些用於演員,有些用於宗教信徒,有些用於劍術家,有些用於演說家、畫家以及茶道宗師。它們一般都有同樣的含義。我僅舉其中的一個詞:「無我」。這是禪宗用語,在上流階層中很流行。它所表達的「圓熟」境界是指在意志與行動之間「毫無障礙,纖發悉除」的體驗。不管它是世俗的經驗,還是宗教的經驗,猶如電流從陽極放出,直接流入陰極。沒有達到圓熟境界的人,在意志與行動之間則彷彿有一塊絶緣板。日本人把這個障礙稱作「觀我」、「妨我」。經過特別訓練消除了這種障礙之後,「圓熟」者就完全意識不到「我正在做什麼」,好象電流在電路中自由流動,不需用力。這種境界就是「一點」(One—pointed)①,行為與行為者內心所描寫的形象完全一致。
①「一點」是鈴木大拙所著《禪宗概論》(Essays in Zen Buddhism)一書中的用語。據大拙先生解釋,是譯自「楞伽經」中梵語的ekagra,表示「主客不分」,心神集中於一點的狀態。通常譯為「一緣」、「一心」等。——日譯者
在日本,極普通的人也要努力達到這種「圓熟」境界。英國研究佛教的權威查爾斯·埃利奧特爵土(Sir Charles E1iot)談及一位女學生時說:


  
「她來到東京某著名傳教士的住處,要求當基督教徒。傳教土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因為想乘飛機。讓她說說飛機與基督教有什麼聯繫,她回答說,她聽說坐飛機要有一顆非常鎮靜,遇事不亂的心,這種心只有經過宗教訓練才能獲得。她認為,基督教恐伯是宗教中最好的宗教,因此,前來求教」。①
Eliot,Sir Charles,Japanese Buddism(《日本的佛教》),p.286.
日本人不僅把基督教和飛機相聯繫起來,他們還把「鎮靜、遇事沉著」與應付考試、講演、政治生涯都聯繫起來。在他們看來,培養「一點」(集中、專注)對從事任何事業都具有無可爭辯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