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寓言故事    P 23


作者:集體創作
頁數:23 / 35
類別:寓言故事

 

中國寓言故事

作者:集體創作
第23,共35。
從前有個人,住在太行山一帶。他打算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按理說,應該向南走,可是他一坐上車就命令車伕朝北進發。車伕揚起鞭子,馬兒撒開四蹄飛一般地向北狂奔。路上,他碰到了熟人。熟人問他:「您這是上哪兒去啊?」 「我要到楚國去。」 「咦,楚國在南方,您為什麼反而朝北走呢?」 「沒關係,我有一匹上等的好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不管您的馬跑得多快,朝北走,總不是到楚國去的路。」 「沒關係,我還準備了充足的旅費,走多遠,也餓不着。」 「旅費雖多也無濟於事,朝北走,無論如何也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 「沒關係,我還有一個最出色的車伕,他趕起車來又穩又快,誰也比不上他。」說罷,他一聲令下,車伕又揚鞭驅車朝北疾駛。他哪裡想到,他的馬跑得越快,他的路費越多,他車伕的技術越好,只能離開他的目的地——楚國越遠。

【提示】
走路要辨清方向,否則,到不了目的地。學習和工作也要辨清方向,否則,對社會,對人民,非但無益,甚至有害。當我們在學校裡刻苦攻讀的時候,當我們在社會上努力工作的時候,要經常辨識方向,以那個「南轅北轍」的人為戒。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①。季梁聞之②,中道而反③,衣焦不申④,頭塵不去,往見王曰: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⑤,方北面而持其駕⑥,告臣曰:『我欲之楚⑦』。臣曰: 『君之楚,將奚為北面⑧?』曰: 『吾馬良。』臣曰: 『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⑨。』臣曰: 『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禦者善⑩。』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1,舉欲信于天下12,恃王國之大13、兵之精鋭,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4;王之動愈數15,而離王愈遠耳 16,猶至楚而北行也17。」

—— 《戰國策》


  

【註釋】
①邯鄲 Hándān——國的國都。②季梁——魏國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④衣焦——衣服上的皺摺。申——同「伸」,展開。⑤大行——即太行山。⑥方北面而持其駕——正駕着他的車馬朝北去。方,正在。北面,面北,朝北。持,拿看,這裡是駕着的意思。駕,套好的車馬。⑦之——至,到、去。⑧奚為——何為,為什麼。⑨用——費用。⑩禦看——駕車的人。 11動——一動,動不動。 12舉——跟「動」同義。信于天下——取信于天下,就是讓天下信任自己。 13shì— — 依仗。 14廣地尊名——擴大領地,尊崇名望。 15shuò— — 次數多。 16Wàng——這裡作動詞,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意思。耳——而已,罷了。 17猶——象。

皰丁解牛

有一天,梁惠王走進廚房,看到一位廚師正在切割一頭已經被宰殺的牛。廚師的動作輕鬆自如,牛刀一進,嘩的一聲,骨肉就分離開來。梁惠王不禁點頭讚許:「好極了,你的技術真是高超!」廚師回答說:「這是經過多年的琢磨,苦練出來的。剛開始,我看到的是一隻隻全牛,簡直不知道從哪兒下刀才好。三年以後,在我的眼睛裡就只有牛的骨縫空隙,再也看不到全牛了。現在,我用心神去指揮手的動作。我順着牛體的組織結構,把刀于插進筋骨之間的縫隙中,自然地進刀。那些不容易切開的地方,比如筋骨與筋肉聚結的地方,我的刀從來不去觸及,更不要說那些大骨頭了。好的廚師,一般是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割肉,刀自然會鈍的;蹩腳的廚師,很多是一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去砍骨頭的。我現在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切割的牛少說也有幾千頭,然而刀鋒還象是剛剛磨過那樣鋒利。要知道,牛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刀卻很薄,用薄刀伸進有空隙的骨縫中去,只要掌握得準確,就會感到寬寬綽綽,刀子有足夠的活動餘地。話雖然這麼說,每次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還總是全神貫注,小心翼翼,準確地進刀,然後輕輕一動,牛肉便嘩的一下子分解開來,象一攤泥土一樣鋪在地上。每到這種時候,我心裡特別高興,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象欣賞藝術品一樣,然後把刀揩拭乾淨,好好地收藏起來。」梁惠王聽了廚師的這一番話,高興地說:「講得真好!我從中悟出了不少道理。」

【提示】
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刻苦鑽研,反覆實踐,瞭解事物的特性,掌握客觀的規律,這樣才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年讀者在學習階段,就要既重視掌握知識,又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從兩個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