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柳宗元集    P 9


作者:柳宗元
頁數:9 / 143
類別:古典散文

 

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第9,共143。
變天之道,絶地之理,亂人之紀,舍孟春則可以有事乎?作淫巧以蕩上心,舍季春則可以為之者乎?夫如是,內不可以納于君心,外不可以施於人事,勿書之可也。又曰:「反時令,則有飄風、暴雨、霜雪、水潦、大旱、沉陰、氛霧、寒暖之氣,大疫、風、鼽嚏、瘧寒、疥癘之疾,螟蝗、五穀、瓜瓠、果實不成,蓬蒿、藜莠並興之異,女災、胎夭傷、水火之訛,寇戎來入相掠,兵革並起,道路不通,邊境不寧,土地分裂,四鄙入堡,流亡遷徙之變。」若是者,特瞽史之語,非出於聖人者也。然則夏後、周公之典逸矣。

○時令論下



  
或者曰:《月令》之作,所以為君人者法也。蓋非為聰明睿智者為之,將慮後代有昏昧傲誕而肆於人上,忽先王之典,舉而廢之,近而取之,若陳、隋之季是也。故取仁、義、禮、智、信之事,附於時令,俾時至而有以發之也。不為之時,將因循放蕩,而皆無其意焉爾。

於是又為之言五行之反戾、相蕩、相摩、妖災之說,以震動于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亂之術也。今子發而揚之,使前人之奧秘,布露顯明,則後之人而又何憚耶?”曰:聖人之為教,立中道以示于後。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者也。防昏亂之術,為之勤勤然書於方冊,興亡治亂之致,永守是而不去也。

未聞其威之以怪,而使之時而為善,所以滋其怠傲而忘理也。語怪而威之,所以熾其昏邪淫惑,而為禱禳、厭勝、鬼怪之事,以大亂於人也。且吾子以為畏冊書之多,孰與畏人之言?使諤諤者言仁義利害,焯乎列于其前而猶不悟,奚暇顧《月令》哉?是故聖人為大經以存其直道,將以遺後世之君臣,必言其中正而去其奇■A12。其有へ然而不顧者,雖聖人復生,無如之何,又何冊書之有?若陳、隋之季,暴戾淫放,則無不為矣。

求之二史,豈復有行《月令》之事者乎?然而其臣有勁悍者,爭而與之言先王之道,猶十百而一遂焉。然則《月令》之無益於陳、隋亦固矣。立大中,去大惑,舍是而曰聖人之道,吾未信也。用吾子之說罪我者,雖窮萬世,吾無憾焉爾。

○斷刑論上

○斷刑論下



  
余既為《斷刑論》,或者以《釋刑》復于余,其辭云云。余不得已而為之一言焉。夫聖人之為賞罰者非他,所以懲勸者也。賞務速而後有勸,罰務速而後有懲。

必曰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而謂之至理者,偽也。使秋冬為善者,必俟春夏而後賞,則為善者必怠;春夏為不善者,必俟秋冬而後罰,則為不善者必懈。為善者怠,為不善者懈,是驅天下之人而入于罪也。驅天下之人入于罪,又緩而慢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也。

必使為善者不越月逾時而得其賞,則人勇而有勸焉。為不善者不越月逾時而得其罰,則人懼而有懲焉。為善者日以有勸,為不善者月以有懲,是驅天下之人而從善遠罪也。驅天下之人而從善遠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或者務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者也。胡不謀之人心,以熟吾道?吾道之盡,而人化矣。是知蒼蒼者焉能與吾事,而暇知之哉?果以為天時之可得順,大和之可得致,則全吾道而得之矣。全吾道而不得者,非所謂天也,非所謂大和也,是亦必無而已矣。

又何必枉吾之道,曲順其時,以諂是物哉?吾固知順時之得天,不如順人順道之得天也。何也?使犯死者自春而窮其辭,欲死不可得。貫三木,加連鎖,而致之獄吏。大暑者數月,癢不得搔,痹不得搖,痛不得摩,饑不得時而食,渴不得時而飲,目不得瞑,支不得舒,怨號之聲,聞于裡人,如是而大和之不傷,天時之不逆,是亦必無而已矣。

彼其所宜得者,死而已也,又若是焉何哉?或者乃以為:「雪霜者,天之經也;雷霆者,天之權也;非常之罪,不時可以殺,人之權也。當刑者必順時而殺,人之經也。」是又不然。夫雷霆、雪霜者,特一氣耳,非有心於物者也,聖人有心於物者。

春夏之有雷霆也,或發而震,破巨石,裂大木,木石豈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也,舉草木而殘之,草木豈有非常之罪也哉?彼豈有懲於物也哉?彼無所懲,則效之者惑也。果以為仁必知經,智必知權,是又未盡于經權之道也。何也?經也者,常也。權也者,達經者也;皆仁智之事也。

離之,滋惑矣。經非權則泥,權非經則悖。是二者,強名也。曰當,斯盡之矣。

當也者,大中之道也。離而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經而不知權,不知經者也。知權而不知經,不知權者也。

偏知而謂之智,不智者也;偏守而謂之仁,不仁者也。知經者,不以異物害吾道;知權者,不以常人怫吾慮。合之於一而不疑者,信于道而已者也。且古之所以言天者,蓋以愚蚩蚩者耳。

非為聰明睿智者設也。或者之未達,不思之甚也。

○辯侵伐論

《春秋》之說曰:「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周禮大司馬》九伐之法曰:「賊賢害人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然則所謂伐之者,聲其惡於天下也。聲其惡於天下,必有以厭于天下之心,夫然後得行焉。

古之守臣有人之財。危人之生而又害賢人者,內必棄于其人,外必棄于諸侯,從而後加伐焉,動必克矣。然猶校德而後舉,量力而後會,備三有餘而以用其人:一曰義有餘,二曰人力有餘,三曰貨食有餘。是三者大備,則又立其禮,正其名,修其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