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P 241


作者:沈從文
頁數:241 / 276
類別:文學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作者:沈從文
第241,共276。
最初為鎮壓苗族造反而設治,因此到鹹、同之際,曾國藩組織的湘軍,「筸軍」就佔了一定數目,選擇的對象必「五短身材,琵琶腿」,才善於挨餓耐寒爬山越嶺跑長路。內中也包括部分苗族兵叮但苗官則限制到「守備」為止。江南大營包圍太平軍的天京時,筸軍中有一群賣柴賣草亡命之徒,曾參預過衝鋒陷陣爬城之役,內中有四五人後來都因軍功作了「提督軍門」,且先後轉成「雲貴總督」。就中有個田興恕,因教案被充軍新疆,隨後又跟左宗棠帶罪立功,格外著名。到辛亥革命攻佔雨花台後,首先隨大軍入南京的一個軍官,就是「爬城世家」田興恕的小兒子田應詔。這個軍官由日本士官學校畢了業,和蔡鍔同期,我曾聽過在蔡鍔身邊作參謀長的同鄉朱湘溪先生說,因為田有大少爺脾氣,人不中用,所以才讓他回轉家鄉作第一任湘西鎮守使。年紀還不到三十歲,卻留了一小撮日本仁丹式鬍子,所以本地人通叫他「田三鬍子」。出於好事喜弄的大少爺脾氣,這位邊疆大吏,受了點日本維新變法的影響,當時手下大約還有四千綠營兵士,無意整軍經武,卻在練軍大教場的河對岸,傍水倚山建立了座新式公園,紀念他的母親,經常和一群高等幕僚,在那裡飲酒賦詩。又還在本縣城裡辦了個中級美術學校,因此後來本地很出了幾個湘西知名的畫家。此外還辦了個煤礦,辦了個瓷器廠,辦了個洋廣雜貨的公司,不多久就先後賠本停業。這種種正可說明一點,即浪漫情緒在這個「爬城世家」頭腦中,作成一種詩的抒情、有趣的發展。(我和永玉,都可說或多或少受了點影響。)三十年來國家動亂,既照例以內戰為主要動力,蕩來蕩去形成了大小軍閥的新陳代謝。這小地方卻因僻處一隅,得天獨厚,又不值得爭奪,因之形成一個極離奇的存在。在湘西十八縣中,日本士官生、保定軍官團、雲南講武堂,及較後的黃埔軍官學校,前後都有大批學生,同其它縣分比,佔人數最多。到抗戰前夕為止,縣城不到六千戶人家,人口還不及二萬,和附近四鄉卻保有了約二千中下級軍官,和經過軍訓四五個師的潛在實力。由於這麼一種離奇傳統,一切年輕人的出路,都不免寄托在軍官上。一切聰明才智及優秀秉賦,也都一律歸納吸收於這個雖龐大實簡單的組織中,並陸續消耗於組織中。而這個組織於國內省內,卻又若完全孤立或游離,無所屬亦無所歸。「護法」、「靖國」等等大規模軍事戰役,都出兵參加過。派兵下常、桃,抵長沙,可是戰事一過就又退還原駐防地。接田手的陳渠珍,頭腦較新,野心卻並不大,事實上心理上還是「孤立割據自保」佔上風。北伐以前,孫中山先生曾特派代表送了個第一師長的委任狀來,請了一回客,送了兩千元路費,那個委任狀卻壓在墊被下經年毫無作用。這自然就有了問題,即對內為進步滯塞,不能配合實力作其他任何改進設計。他本人自律甚嚴而且好學,新舊書都讀得有一定水平,卻並不鼓勵部下也讀書。因此軍官日多而讀書人日少,必然無從應付時變。對外則保持一貫孤立狀態,多誤會,多忌諱,實力越來越增加,和各方面組織關係隔絕,本身實力越大,也只是越增加困難。戰爭來了,悲劇隨來。淞滬之戰展開,有個新編一二八師,屬於第四路指揮劉建緒調度節制,原本被哄迫出去駐浙江奉化,後改宣城,戰事一起,就奉命調守嘉善唯一那道國防線,即當時所謂「中國興登堡防線」。(早就傳說花了過百萬元照德國顧問意見完成的。)當時報載,戰事過於激烈,守軍來不及和參謀部聯絡人員接頭,打開那些鋼骨水泥的門,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