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P 250


作者:沈從文
頁數:250 / 276
類別:文學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作者:沈從文
第250,共276。
熊公館右隔壁有個中級學校,名「務實學堂」。似從清末長沙那個務實書院取來。梁任公先生二十餘歲入湘至務實書院主講新學,與當時新黨人物譚嗣同、唐才常諸人主變法重新知活動,實一動人聽聞有歷史性故事。蔡松坡、范靜生時稱二優秀學生,到後來一主軍事,推翻帝制,功在民國為不朽;一長教育,於國內大學制度、留學政策、科學研究,對全國學術思想發展貢獻更極遠大。任公先生之入湘,秉三先生實始贊其成,隨後出事,亦因分謗而受看管處分。這個學校雖為紀念熊老太太設立,實尚隱寓舊事,校舍是兩層樓房若干所,照民初元時代新學堂共通式樣,約可容留到二百五十人寄宿。但當我到那裡時,學校早已停頓,只養蠶部分因有桑園十餘畝,還用了一個技師、六個學生、幾十個工人照料,進行採桑育蠶。學校烘繭設備完全,用的蠶種還是日本改良種,結繭作粉紅色,繅絲時共有十二部機車可用。諸事統由熊府一親戚胡四老爺管理。學校還有一房子化學藥品,一房子標本儀器,一房子圖書,一房子織布木機,都擱在那裡無從使用。秉三先生家中所有舊書也捐給了學院。學校停辦或和經費有關,一切產業都由熊府捐贈,當初辦時,或尚以為可由學校職業科生產物資,自給自足,後來才發現勢不可能。這學校抗戰後改成為香山慈幼院芷江分院女子初級中學,由慈幼院主持。時間過去已二十八年,學校中的樹木,大致都已高過屋簷頭,長大到快要合抱了。我還記住右首第二列樓房前面草地上,有幾株花木枝椏間還懸有小小木牌,寫的是秉三先生某某年手植。
我從這個學校的圖書室中,曾翻閱過《史記》、《漢書》,和一些其他雜書。記得還有一套印刷得極講究的《大陸月報》,用白道林紙印,封面印了個灰色雲龍,裡面有某先生譯的《天方夜譚》連載。漁人入洞見魚化石王子坐在那裡垂淚故事,把魚的敘述魚在鍋中說故事的故事,至今猶記得清清楚楚。
我到芷江縣,正是五四運動發生的民國八年,在團防局作個小小辦事員,主要職務是徵收四城屠宰捐。太史公《史記》敘遊俠刺客,職業多隱於屠酤之間,且說這些人照例慷慨而負氣,輕生而行義,拯人於患難之際而不求報施,比士大夫猶高一著。我當時的職業,倒容易去和那些專諸、要離後人廝混。如歡喜喝一杯,差不多每一張屠桌邊都可蹲下去,受他們歡迎。不過若想從這些屠戶中發現一個專諸或要離,可不會成功!想不到的是有一次,我正在那些臉上生有連鬢鬍子,手持明晃晃尖刀,作庖丁解牛工作的壯士身邊看街景時,忽然看到幾個在假期中回家,新剪過髮辮的桃源女師學生,正從街頭並肩走過。這都是芷江縣大小地主的女兒。這些地主女兒的行為,從小市民看來其不切現實派頭,自然易成笑料;記得面前那位專諸後人,一看到她們,聯想起許多對於女學生傳說,竟放下屠刀哈哈大笑,我也就參加了一份。不意十年後,這些書讀不多熱情充沛的女孩子,卻大都很單純的接受了一個信念,很勇敢的投身入革命的漩渦中,領受了各自命運中混有血淚的苦樂。我卻用熊府那幾十本林譯小說作橋樑,走入一嶄新的世界,偉大烈士的功名,鄉村兒女的恩怨,都將從我筆下重現,得到更新的生命。這也就是歷史,是人生。使人溫習到這種似斷實續的歷史,似可把握實不易把握的人生時,真不免感慨系之!


  
北平石駙馬大街熊府,和香山慈幼院幾個院落中,各處都有秉三先生手種的樹木,二十五年來或經移植,或留原地,一定有許多已長得高大堅實,足當急風猛雨,可以蔭蔽數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