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49


作者:黃宗羲
頁數:49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第49,共462。
甲申大同兵變,起山西左參政,分守大同。先生單車入城,人心始安。巡撫蔡天祐至代州,先生戎服謁之,天祐驚曰:「公何為如此?」曰:「大同變後,巡撫之威削甚。今大同但知有某,某降禮從事者,使人知巡撫之不可輕也。」朝廷復遣胡瓚以總督出師,時首惡業已正法,而瓚再索不已。先生止之,不聽。城中複變,久之乃定。先生亦致仕去。

戊子,起四川提學副使,改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其秋主試順天,以錄序引用經語差誤,左遷南太仆寺丞,再疏歸。尋起山東副使,大理左少卿,以左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入佐院事。又出巡撫山西,再致仕。



  
甲辰薦起總理河道,陞刑部右侍郎,改吏部。丁未,掌留堂,進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歸七年,乙卯地震而卒,年七十七。贈少保,諡恭簡。

門人白璧曰:「先生天稟高明,學問精到,明於數學,胸次灑落,大類堯夫,而論道體乃獨取橫渠。少負氣節,既乃不欲為奇節一行,涵養宏深,持守堅定,則又一薛敬軒也。」某按:先生着述,其大者為《志樂》一書。方其始刻之日,九鶴飛舞於庭。

傳其術者為楊椒山,手制十二律管,吹之而其聲合,今不可得其詳。然聲氣之元,在黃鐘之長短空圍,而有不能無疑者。先生依《律呂新書》註中算法,黃鐘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用圓田術,三分益一,得一十二,以開方法除之,得三分四釐六毫強,為實徑之數,不盡二毫八絲四忽。

以徑求積,自相乘得十一分九釐七毫一絲六忽,加入開方不盡之數,得一十二分,以管長九十分乘之,得一千八十分,為方積之數,四分取三,為圓積八百一十分。蓋蔡季通以管長九寸為九十分,故以面積九分乘管長得八百一十分。其實用九無用十之理,凡度長短之言十者,皆分九為十,以便算也。今三吳程路,尚以九計可知矣。

則黃鐘長九寸者,八十一分,以面積九分乘之,黃鐘之積七百二十九分也。

忠介楊斛山先生爵

楊爵字伯修,號斛山,陝之富平人。幼貧苦,挾冊躬耕。為兄所累,系獄。上書邑令,辭意激烈,令異之,曰:「此奇士也。」出而加禮。登嘉靖己丑進士第。官行人,考選御史。母憂,廬墓畢,補原官。



  
辛丑上封事,謂今日致危亂者五:一則輔臣夏言習為欺罔,翊國公郭勳為國巨蠹,所當急去;二則凍餒之民不憂恤,而為方士修雷壇;三則大小臣工弗 朝儀,宜慰其望;四則名器濫及緇黃,出入大內,非制;五則言事諸臣若楊最、羅洪先等非死即斥,所損國體不小。疏入,上大怒,逮系鎮撫司,拷掠備至,匣鎖晝夜,血肉淋漓,死者數矣。而先生氣定,故得再蘇。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鋐,俱以救先生箠死獄中。

於是防守益嚴,上日使人偵先生,一言一動皆籍記。偵者苦於不得言,以情告先生,使多為善言。先生曰:「有意而言,便是欺也。」部郎錢緒山、劉晴川,給事周訥谿,先後以事下獄,相與講學不輟。

緒山先釋,先生願有以為別,緒山曰:「靜中收攝精神,勿使游放,則心體湛一,高明廣大,可馴致矣。作聖之功,其在此乎!」先生敬識之,與晴川、訥谿讀書賦詩,如是者五年。所着《周易辨錄》、《中庸解》若干卷。乙巳八月,上用箕神之言,釋先生三人。

而三人者猶取道潞水,舟中講學,踰臨清而別。會上造箕台,太宰熊浹驟諫,上怒,罷浹,復逮三人。時先生抵家甫十日,聞命就道,在獄又三年。丁未十一月,高玄殿災,上怳惚聞火中有呼三人姓名者,次日釋歸。

歸二年而卒,己酉十月九日也,年五十七。隆慶初贈光祿寺少卿,諡忠介。

初,韓恭簡講學,先生輩來往拜其門。恭簡異其氣岸,欲勿受。已叩其學,詫曰:「宿學老儒莫能過也,吾幾失人矣。」剛大之氣,百折不回。

人與椒山並稱,謂之「韓門二楊」。

論學

天命謂性,天人一理也。率性謂道,動以天也。修道謂教,求合乎天也。戒懼慎獨,自修之功至於中與和也。

中和,性命本然之則也,能致之則動以天矣,故其效至於天地位,萬物育。

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是言當戒懼之意。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是言當慎獨之意。應酬是有睹有聞,不睹不聞是無所應酬之際也。如出門使民,是有所應酬,則有睹有聞。

或問:「程子未出門,使民之時當何如?」曰:“此儼若思時也。儼若思,即是戒慎恐懼之意,為功夫尚未說到極至處,故又提慎獨二字,使人雖在暗室屋漏之中,一念發動之際,凜然畏懼,不可少怠,不敢少息,則天理常存,私意不萌,純一不已,而合乎天矣。

中和,心之本體也,未發之中,萬物皆備,故為天下之大本。已發之和,大經大法所在,而不可違,故為天下之達道。怒與哀中節,皆謂之和。

致中和,止至善之雲也。天地之位,我位之也。萬物之育,我育之也。

君子之中庸,中庸,人理之常也。小人反中庸,豈人理哉!時中者,默識其理而妙宰物之權也。若非禮之禮,非義之義,豈時中之道哉!小人則率意妄為而已。

天下之道,至中庸而極,理得其會同,義至於入神,非至明不能察其幾,非至健不能致其決,故民鮮能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