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164


作者:朱自清
頁數:164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朱自清散文

作者:朱自清
第164,共189。
胡適之先生真是個開風氣的人;他提倡了新文學,又提倡新國學。陳西瀅先生在他的 《閒話》裡,深以他正向前走着,忽又走了回去為可惜。但我以為這不過是思想解放的兩 面,都是疑古與貴我的精神的表現。國學成為一個新運動,是在文學後一兩年。但這原是我 們這爿老店裡最富裕的貨色,而且一向就有許多人捧着;現在雖加入些西法,但國學到底是 國法,所以極合一般人的脾胃。我說「一般人」,因為從前的國學還只是一部分人的專業, 這一來卻成為普遍的風氣,青年們也紛紛加入,算是時髦的東西了。這一層胡先生後來似頗 不以為然。他前年在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懇親會的席上,曾說研究國學,只是要知道「此路不 通」,並不是要找出新路;而一般青年丟了要緊的工夫不做,都來擁擠在這條死路上,真是 很可惜的。但直到現在,我們知道,研究學術原不必計較什麼死活的;所以胡先生雖是不以 為然,風氣還是一直推移下去。這種新國學運動的方向,我想可以胡先生的「歷史癖與考據 癖」一語括之。不過現在這種「歷史癖與考據癖」要用在一切國故上,決不容許前人尊經重 史的偏見。顧頡剛先生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周刊的《一九二六始刊詞》裡,說這個意思 最是明白。這是一個大解放,大擴展。參加者之多,這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運動盛于北 京,但在上海也有不小的勢力。它雖然比新文學運動起來得晚些,而因了固有的優勢與新增 的範圍,不久也就趕上前去,駸駸乎與後者並駕齊驅了。新文學銷沉的時候,它也以相同的 理由銷沉着,但現在似乎又同樣地復興起來了——看年來新出版的書目,也就可以知道的。 國學比文學更遠于現實;擔心着政治風的襲來的,這是個更安全的逃避所。所以我猜,此後 的參加者或者還要多起來的。

此外還有一件比較小的事,這兩年住在北京的人,不論留心與否,總該覺着的。這就是 繪畫展覽會,特別是國畫展覽會。你只要常看報,或常走過中山公園,就會一次兩次地看見 這種展覽會的記載或廣告的。由一而再,再而三的展覽,我推想高興去看的人大約很多。而 國畫的售值不斷地增高,也是另一面的證據。上海雖不及北京熱閙,但似乎也常有這種展覽 會,不過不偏重國畫罷了。最近我知道,就有陶元慶先生,劉海粟先生兩個展覽會,可以作 例。藝術與文學,可以說同是象牙塔中的貨色;而藝術對於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更為間接 些,因之,更為安靜些。所以這條路將來也不會冷落的。但是藝術中的繪畫何以獨盛?國畫 又何以比洋畫盛?我想,國畫與國學一樣,在社會裡是有根柢的,是合于一般人脾胃的。可 是洋畫經多年的提倡與傳習,現在也漸能引起人的注意。所以這回「海粟畫展」,竟有人買 他的洋畫去收藏的。(見北京《晨報·星期畫報》)至于同是藝術的音樂,戲劇,則因人 才,設備都欠缺,故無甚進展可言。國樂,國劇雖有多大的勢力,但當作藝術而加以研究 的,直到現在,也還極少。



  
這或者等待着比較的研究,也未可知。

這是我所知的,上海,北京的Bourgeoisie,與Pet#y Bourge oisie裡的非革命者——特別是這種人——現在所走的路。自然,科學,藝術的範圍極 廣,將來的路也許會多起來。不過在這樣擾攘的時代,那些在我們社會里根柢較淺,又需要 浩大的設備的,如自然科學,戲劇等,怕暫時總還難成為風氣吧?——我說的雖是上海,北 京,但相信可以代表這時代精神的一面——文化。我們若可以說廣州,漢口是偏在革命的一 面,上海,北京便偏在非革命的一面了。這種大都市的生活樣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 響會迅速地伸張到各處。你若承認從前京式的靴鞋,現在上海式裝束的勢力,你就明白現在 上海,北京的風氣,將會並且已經怎樣瀰漫到別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