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王陽明全集    P 376


作者:王陽明
頁數:376 / 462
類別:古典散文

 

王陽明全集

作者:王陽明
第376,共462。
至七月初二日,探知臣等兵尚未集,乃留兵萬餘,使守江西省城,而自引兵向闕。臣晝夜促兵,期以本月十五日會臨江之樟樹;而身督知府伍文定等兵徑下。於是知府戴德孺、徐璉、邢珣,通判胡堯元、童琦、談儲,推官王暐、徐文英,知縣李美、李楫、王天與、王冕各以其兵來赴。十八日遂至豐城,分哨道:使知府伍文定等進攻廣潤等七門。

是日得諜報,寧王伏兵千餘于新舊墳廠,以援省城。臣乃遣奉新知縣劉守緒等從間道夜襲破之,以搖城中。十九日,發市汊,大誓各軍,申布朝廷之威,再暴寧王之惡,莫不切齒痛心,踴躍激憤;薄暮出發。二十日黎明,各至信地。



  
先是城中為備甚嚴,滾木、灰瓶、火炮、機械無不畢具。臣所遣兵已破新舊墳廠,敗潰之卒皆奔告城中,城中皆已驚懼。至是復聞我師四面驟集,益震駭奪氣。我師乘其動搖,呼噪併進,梯絙而登。

城中之兵皆倒戈退奔,城遂破;擒其居首宜春王拱樤及偽太監萬鋭等千有餘人。寧王宮中眷屬聞變,縱火自焚,延及居民房屋。臣當令各官分道救火,散釋脅從,封府庫,謹關防,以撫軍民。除將擒斬功次發御史謝源、伍希儒權令審驗紀錄,及一面分兵四路追躡寧王嚮往,相機擒剿,于本月二十二日已經具題外。

當於本日據諜報及據安慶逃回被虜船戶十餘人報稱,寧王于十六日攻圍安慶未下,自督兵夫運士填塹,期在必克。是日有守城軍門官差人來報,贛州王都堂已引兵至豐城,城中軍民震駭,乞作急分兵歸援。寧王聞之大恐,即欲回舟。因太師李士實等阻勸,以為必須徑往南京,既登大寶,則江西自服。

寧王不應。次日,遂解安慶之圍。移兵泊阮子江,會議先遣兵二萬歸援江西,寧王亦自後督兵隨來等因。

先是臣等駐兵豐城,眾議安慶被圍,宜引兵直趨安慶。臣以九江、南康皆已為賊所據,而南昌城中數萬之眾,精悍亦且萬餘,食貨充積,我兵若抵安慶,賊必回軍死鬥,安慶之兵僅僅自守,必不能援我于湖中,南昌之兵絶我糧道,而九江、南康之賊合勢撓躡,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難圖矣。今我師驟集,先聲所加,城中必已震懾;因而併力急攻,其勢必下。已破南昌,賊先破膽奪氣,失其根本,勢必歸救。



  
如此則安慶之圍自解,而寧王亦可以坐擒矣。至是得報,果如臣等所料。

當臣督同領兵知府會集監軍及倡義各鄉官等官議所以禦之之策,眾多以寧王兵勢眾盛,氣焰所及有如燎毛。今四方之援尚未有一人至者,彼憑其憤怒,悉眾併力而萃於我,勢必不支。且宜斂兵入城,堅壁自守,以待四鄰之援,然後徐圖進止。臣以寧王兵力雖強,軍鋒雖鋭,然其所過,徒恃焚掠屠戮之慘,以威劫遠近,未嘗逢大敵,與之奇正相角,所以鼓動扇惑其下者,全以進取封爵之利為說。

今出未旬月,而輒退歸,士心既已摧沮,我若先出鋭卒,乘其惰歸,要迎掩擊,一挫其鋒,眾將不戰自潰,所謂「先人有奪人之氣,攻瑕則堅者瑕」也。是日撫州府知府陳槐兵亦至。

於是遣知府伍文定、邢珣、徐璉、戴德孺合領精兵伍百,分道併進,擊其不意。又遣都指揮余恩以兵四百往來湖上,以誘致賊兵。知府陳槐,通判胡堯元、童琦、談儲,推官王暐、徐文英,知縣李美、李楫、王冕、王軾、劉守緒、劉源清等,使各領兵百餘,四面張疑設伏,候伍文定等兵交,然後四起合擊。分佈既定,臣乃大賑城中軍民。

慮宗室郡王將軍或為內應生變,親慰諭之,以安其心。又出給告示,凡脅從皆不問,雖嘗受賊官爵,能逃歸者,皆免死。斬賊徒歸降者給賞。使內外居民及鄉道人等四路傳播,以解散其黨。

二十三日,復得諜報,寧王先鋒已至樵舍,風帆蔽江,前後數十里,不能計其數。臣乃分督各兵乘夜趨進,使伍文定以正兵當其前,余恩繼其後,邢珣引兵繞出賊背,徐璉、戴德孺張兩翼以分其勢。二十四日早,賊兵鼓噪乘風而前,逼黃家渡,其氣驕甚。伍文定、余恩之兵佯北以致之。

賊爭進趨利,前後不相及。邢珣之兵前後橫擊,直貫其中,賊敗走。文定、恩督兵乘之,璉、德孺合勢夾攻,四面伏兵亦呼噪並起,賊不知所為,遂大潰。追奔十餘裡,擒斬二千餘級,落水死者以萬數。

賊氣大沮,引兵退保八字腦,賊眾稍稍遁散。寧王震懼,乃身自激勵將士,賞其當先者以千金,被傷者人百兩。使人盡發九江、南康守城之兵以益師。

是日建昌府知府會玙引兵亦至。臣以九江不破則湖兵終不敢越九江以援我,南康不復則我兵亦不能逾南康以躡賊。乃遣知府陳槐領兵四百,令饒州知府林珹之兵乘間以攻九江,知府曾玙領兵四百,合廣信知府周朝佐之兵乘間以取南康。

二十五日,賊復併力盛氣挑戰。時風勢不便,我兵少卻,死者數十人。臣急令人斬取先卻者頭。知府伍文等立於銃炮之間,火燎其須,不敢退,奮督各兵,殊死併進。

炮及寧王舟。寧王退走,遂大敗。擒斬二千餘級,溺水死者不計其數。賊復退保樵舍,連舟為方陣,盡出其金銀以賞士。

臣乃夜督伍文定等為火攻之具,邢珣擊其左,徐璉、戴德孺出其右,余恩等各官分兵四伏,期火發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