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王陽明全集    P 455


作者:王陽明
頁數:455 / 462
類別:古典散文

 

王陽明全集

作者:王陽明
第455,共462。
至三年五月,御史傅寵奏議爵蔭,吏部復請欽依,會同成國公朱希忠、戶部尚書劉體乾議得:「誠意伯劉基食糧七百石,乃太祖欽定;靖遠伯王驥一千石,新建伯王守仁一千石,係累朝欽定,多寡不同。夫封爵之典,論功有六:曰開國,曰靖難,曰禦胡,曰平番,曰征蠻,曰擒反;而守臣死綏,兵樞宣猷,督府剿寇,咸不與焉。蓋六功者,關社稷之重輕,系四方之安危,自非茅土之封,不足以報之。至于死綏、宣猷、剿寇,則皆一身一時之事,錫以錦衣之蔭則可,概欲剖符,則未可也。

竊照新建伯王守仁,乃正德十四年親捕反賊宸濠之功。南昌、南贛等府,雖同邦域,分土分民,各有專責,提募兵而平鄰賊,不可不謂之倡義。南康、九江等處,首罹荼毒,且進且攻,人心搖動,以藩府而叛朝廷,不可不謂之勁敵。出其不意,故俘獻於旬月之間。



  
若稍懷遲疑,則賊謀益審,將不知其所終。攻其必救,故績收乎萬全之略。若少有疏虞,則賊黨益繁,自難保其必濟。膚功本自無前,奇計可以范後。

靖遠威寧,姑置不論,即如寧夏安化之變,比之江西,難易迥絶。游擊仇鉞,于時得封咸寧伯,人無間言。同一藩服捕反,何獨于新建伯而疑之乎?所據南京各道御史,欲要改蔭錦衣衛,于報功之典未盡,激勸攸關,難以輕擬。合無將王守仁男正億襲新建伯,不必改議,以後子孫仍照臣等先次會題,明旨許其世襲。

」詔從之,準照舊世襲。

下一篇
目錄
上一篇
獵書人掃校

順生錄之十二 年譜附錄二

年譜舊序至論年譜書



  
二十。乃作而嘆曰:譜之成也,非苟然哉!陽明夫子身明其道于天下,緒山、念庵諸先生心闡斯道于後世;上以承百世正學之宗,下以啟百世後聖之矩。讀是譜者,可忽易哉!乃取敘書匯而錄之,以附譜後。使後之志師學者,知諸先生為道之心身,斯譜其無窮乎?

陽明先生年譜序

錢德洪

嘉靖癸亥夏五月,陽明先生年譜成,門人錢德洪稽首敘言曰:昔堯、舜、禹開示學端以相授受,曰「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噫!此三言者,萬世聖學之宗與?「執中」,不離乎四海也。「中」也者,人心之靈,同體萬物之仁也。「執中」而離乎四海,則天地萬物失其體矣。

故堯稱峻德,以自親九族,以至和萬邦;舜稱玄德,必自定父子以化天下。堯、舜之為帝,禹、湯、文、武之為王,所以致唐虞之隆,成三代之盛治者,謂其能明是學也。後世聖學不明,人失其宗,紛紛役役,疲極四海,不知「中」為何物。伯術興,假借聖人之似以持世,而不知逐乎外者遺乎內也。

佛老出,窮索聖人之隱微以全生,而不知養乎中者遺乎外也。教衰行弛,喪亂無日,天祿亦與之而永終。噫,夫豈無自而然哉!寥寥數千百年,道不在位,孔子出,祖述堯、舜、顏、曾、思、孟、濂溪、明道繼之,以推明三聖之旨,斯道燦燦然復明於世。惜其空言無征,百姓不見三代之治,每一傳而復晦,寥寥又數百年。

吾師陽明先生出,少有志于聖人之學。求之宋儒不得,窮思物理,卒遇危疾,乃築室陽明洞天,為養生之術。靜攝既久,恍若有悟,蟬脫塵盆,有飄飄遐舉之意焉。然即之於心若未安也,復出而用世。

謫居龍場,衡困拂鬱,萬死一生,乃大悟「良知」之旨。始知昔之所求,未極性真,宜其疲神而無得也。蓋吾心之靈,徹顯微,忘內外,通極四海而無間,即三聖所謂「中」也。本至簡也而求之繁,至易也而求之難,不其謬乎?征藩以來,再遭張、許之難,呼吸生死,百煉千摩,而精光煥發,益信此知之良,神變妙應而不流于蕩,淵澄靜寂而不墮于空,征之千聖莫或紕繆,雖百氏異流,咸於是乎取證焉。

噫!亦已微矣。始教學者悟從靜入,恐其或病于枯也,揭「明德」、「親民」之旨,使加「誠意」、「格物」之功,至是而特揭「致良知」三字,一語之下,洞見全體,使人人各得其中。由是以昧入者以明出,以塞入者以通出,以憂憤入者以自得出。四方學者翕然來宗之。

噫!亦云兆矣。天不[來犬心]欲遺,野死遐荒,不得終見三代之績,豈非千古一痛恨也哉!

師既沒,吾黨學未得止,各執所聞以立教。儀範隔而真意薄,微言隱而口說騰。且喜為新奇譎秘之說,凌獵超頓之見,而不知日遠于倫物。甚者認知見為本體,樂疏簡為超脫,隱幾智于權宜,蔑禮教於任性。

未及一傳而淆言亂眾,甚為吾黨憂。邇年以來,亟圖合併,以宣明師訓,漸有合異統同之端,謂非良知昭晰,師言之尚足征乎?譜之作,所以征師言耳。始謀于薛尚謙,顧三紀未就。同志日且凋落,鄒子謙之遺書督之。

洪亦大懼湮沒,假館于史恭甫嘉義書院,越五月,草半就。趨謙之,而中途聞訃矣。偕撫君、胡汝茂往哭之。返見羅達夫閉關方嚴,及讀譜,則喟然嘆曰:「先生之學,得之患難幽獨中,蓋三變以至于道。

今之談良知者,何易易也!」遂相與刊正。越明年正月,成於懷玉書院,以復達夫。比歸,復與王汝中、張叔謙、王新甫、陳子大賓、黃子國卿、王子健互精校閲,曰:「庶其無背師說乎?」命壽之梓。然其事則核之奏牘,其文則稟之師言,罔或有所增損。

若夫力學之次,立教之方,雖因年不同,其旨則一。洪竊有取而三致意焉。噫!後之讀譜者,尚其志逆神會,自得于微言之表,則斯道庶乎其不絶矣。僭為之序。

陽明先生年譜考訂序

羅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