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蜀山劍俠 卷四    P 18


作者:平江不肖生
頁數:18 / 68
類別:武俠科幻

 

蜀山劍俠 卷四

作者:平江不肖生
第18,共68。
由牌坊起,直達宮前,是片平地,廣約數十畝。兩面均是花林,香光若海。初來時所見長頸龜身,四足一爪,身長二十餘丈,似龍非龍之物,不下四五十條,還有各種珍禽奇獸,均在林中出沒遊行。樹上更有許多大小翠鳥,飛嗚往來,嬌音婉轉,如奏簽歌。

女主人一到,所有大小珍禽異獸,龍形怪物,一齊飛鳴來迎。女主人微笑搖手,便各退去,同隱花林之中。一會走到宮前,四人見那宮門又高又大,形似整片水晶,通體渾成,不見一絲縫隙。如非四邊各有一條金綫,上面更有不少拳大金釘和兩個尺許大的金獸環,決看不出門戶痕跡。



  
方想:「主人隱居在此,輕易不見外客登門,為何宮門緊閉,常年不開?」女主人已越眾上前,朝那金環上用玉指略彈了彈。回顧四人笑道:「諸位道友,請暫相候,等貧道更衣出迎如何?」

笑和尚沿途留心,本就看出女主人形體不似生人那麼凝固,好似元神煉成。尤其所穿道裝非紈非毅,霧約煙籠,若隱若現,隨時變幻,從未見過。心正奇怪,聞言方答:

「女主人無須如此多禮。」女主人已含笑把手一揚,人便隱去。笑和尚見宮門未開,慧目法眼注視之下,似見一絲銀光在門環中閃了一閃,這才斷定,先前所見果是女主人元神。想系撫琴時周身赤裸,故此不肯見人。

只不知那形似煙絹霧毅的道裝是何法寶,憑自己的慧目法眼,竟未看出何物所制。主人未着衣服,幸而未用玉環查看,否則彼此都難為情。聽那女主人之言,他那丈夫本是修道之士,怎會成一妖龍?多年恩愛夫妻,又在一處同修,何事多疑,連人都不許見,是什原故?越想越覺這男女主人情事奇詭,令人莫測。如非盧嫗仙示,那湖中寶庫靈丹與絳雲真人陸巽成敗有關,如在平時相遇,似此形跡可疑,藏頭露尾,真不願管這閒事。

正和甄氏父子傳聲低語,忽聽簽蕭細樂之聲起自宮內,一陣香風過處,宮門開放。跟着便見女主人帶了一隊手持香花、提爐的男女幼童,各穿著一身薄如蟬翼的白色仙衣,迎了出來。四人暗中留意,見那四十多個男女幼童美醜不一,卻都一般高矮,一望而知是些異類修成,內中只有兩個女弟子像是人類。


  

再看女主人,先前所穿形似煙紈的服裝已經換去,仍是一身純白,但似鮫絹冰蠶所織,形體也與生人無異,知其元神已經復體。

笑和尚等方稱謝,女主人見眾對她注目,似有覺察,玉頰微紅,嫣然笑道:"貧道長年枯坐,有時無聊,只以元神出遊,素喜琴瑟簽蕭,時往天鏡湖邊偶然撫奏。說也慚愧,只為外子昔年對我痴情大甚,甘棄仙業,倒行逆施,致中妖人詭計,化身妖龍。雖幸道基堅定,藉此躲過一場四九天劫,至今仍是異物。因見貧道昔年雖仗他捨身相助,得免大難,後蒙盧太仙婆恩憐,竟有成道之望,性又好潔,他因身化妖龍,自慚形穢,又恐我道業將成,棄他而去,任怎分說,也不許貧道自行出外。

此地以前佈滿海水,自愚夫婦來此,才行開闢。外子附身的妖龍,有五千年以上的道力,所煉內丹頗有妙用。

外子當初因受仇敵和妖龍夾攻,原身已毀。仗着多年修為,玄功變化,以及兩件前古奇珍之力,將妖龍元神禁閉在陷空島側地竅之內,占了妖龍軀殼,連那內丹元氣也被收來。

彼時因逃難心切,本身元靈雖與妖龍相合,難再重化人類,又捨不得把本身多年苦功和妖龍數千年所煉內丹元精真氣付之一旦,便自行兵解,暗中也占了不少便宜。上面和四方的海水,均是外子所噴丹氣,與本身元靈相應,稍有警兆,或是外人入境,立被查知。

我便負心,真想逃走,也辦不到。就這樣,他仍不放心,知我愛惜原有形體,特意將其禁閉宮中。只許元神在他丹氣籠罩之下的千百里內往來遊行,而且每一出遊,他必緊隨在側,不肯離開。我見他痴得可憐,又氣他不過,近來索性就在適纔撫琴的鏡天湖上撫琴,或是觀賞千尋碧波透射下來的明月,有時一坐經年,連元神也不離宮一步。

諸位來時,他早知道。因諸位隱形神妙,先看不出是何來歷,只知有人想要衝破上面氣層,強行飛下。他那丹氣近年功力越深,差一點的人休說衝破,人早人網。後來覺出諸位法力厲害,恐有損耗,只得自開氣層,將諸位放下來。

用盡方法,查看不出諸位的影跡,恐是仇敵,心正憂疑。及至諸位誤入陣地,這才看出不是左道妖邪一流人物,但仍拿不定是敵是友。那神峰共是七十二座,乃是昔年所得前古奇珍布成的陣勢。表面只現三分之一,內中頗具變化妙用,多高明的隱形法,入陣立破。

滿擬將諸位困住,盤問明了來意,相機應付。不料諸位法寶神妙,法力高深,眼看就要困住,忽然穿地遁走。外子正由地底追趕諸位,貧道忽接盧太仙婆仙示,將其喚回。不久,諸位道友尋來,竟是愚夫婦命中福星,自然喜出望外。

這裡便是愚夫婦日常居處之地。外子因前古仙人遺留的水晶宮室經他盤踞,地上時有腥涎狼藉,氣憤非常,方纔藉著貧道和諸位道友對談之便,剛打掃乾淨。當中寶座四周是他常年盤踞之處,地上仍留有痕跡。貧道平日在上打坐,他便環繞身旁,這等苦光陰已近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