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紅字    P 7


作者:霍桑
頁數:7 / 70
類別:世界名著

 

紅字

作者:霍桑
第7,共70。
設若在這一群清教徒之中有一個羅馬天主教徒的話,他就會從這個服飾和神采如畫、懷中緊抱嬰兒的美婦身上,聯想起眾多傑出畫家所競先描繪的聖母的形象,誠然,他的這種聯想只能在對比中才能產生,因為聖像中那聖潔清白的母性懷中的嬰兒是獻給世人來贖罪的。然而在她身上,世俗生活中最神聖的品德,卻被最深重的罪孽所玷污了,其結果,只能使世界由於這婦人的美麗而更加晦默,由於她生下的嬰兒而益發沉淪。

在人類社會尚未腐敗到極點之前,目睹這種罪惡與羞辱的場面,人們還不致以淡然一笑代替不寒而慄,總會給留下一種敬畏心理。親眼看到海絲特·白蘭示眾的人們尚未失去他們的純真。如果她被判死刑,他們會冷冷地看著她死去,而不會咕噥一句什麼過于嚴苛;但他們誰也不會象另一種社會形態中的人那樣,把眼前的這種示眾只當作笑柄。即使有人心裡覺得這事有點可笑,也會因為幾位至尊至貴的大人物的鄭重出席,而嚇得不敢放肆。總督、他的幾位參議、一名法官、一名將軍和鎮上的牧師們就在議事廳的陽台上或坐或立,俯視着刑台。能有這樣一些人物到場,而不失他們地位的顯赫和職務的威嚴,我們可以有把握地推斷,所做的法律判決肯定具有真摯而有效的含義。因之,人群也顯出相應的陰鬱和莊重。這個不幸的罪人,在數百雙無情的日光緊盯着她、集中在她前胸的重壓之下,盡一個婦人的最大可能支撐着自己。這實在是難以忍受的。她本是一個充滿熱情、容易衝動的人,此時她已使自己堅強起來,以面對用形形色色的侮辱來發泄的公憤的毒刺和利刃;但是,人們那種莊重的情緒反倒隱含着一種可做得多的氣氛,使她寧可看到那一張張僵刻的面孔露出輕蔑的嬉笑來嘲弄她。如果從構成這一群人中的每一個男人、每一個女人和每一個尖嗓門的孩子的口中爆發出轟笑,海絲特·白蘭或許可以對他們所有的人報以倔傲的冷笑。可是,在她注定要忍受的這種沉悶的打擊之下,她時時感到要鼓尼胸腔中的全部力量來尖聲呼號,並從刑台上翻到地面,否則,她會立刻發瘋的。



  
然而,在她充當眾目所矚的目標的全部期間,她不時感到眼前茫茫一片,至少,人群象一大堆支離破碎、光怪陸離的幻象般地朦朧模糊。她的思緒,尤其是她的記憶,卻不可思議地活躍,越出這蠻荒的大洋西岸邊緣上的小鎮的祖創的街道,不斷帶回來別的景色與場面;她想到的,不是那些尖頂高帽帽植下藐視她的面孔。她回憶起那些最瑣碎零散、最無關緊要的事情;孩提時期和學校生活,兒時的遊戲和爭哆,以及婚前在娘家的種種瑣事蜂擁回到她的腦海,其中還混雜着她後來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的種種片斷,一切全都歷歷如在目前;似乎全都同等重要,或者全都象一齣戲。可能,這是她心理上的一種本能反應:通過展現這些備色各樣、變幻莫測的畫面,把自己的精神從眼前這殘酷現實的無情重壓下解脫出來。


  

無論如何,這座示眾刑台成了一個瞭望點,在海絲特·白蘭面前展現山自從她幸福的童年以來的全都軌跡。她痛苦地高高站在那裡,再次看見了她在老英格蘭故鄉的村落和她父母的家園:那是一座破敗的灰色石屋,雖說外表是一派衰微的景象,但在門廊上方還殘存着半明半暗的盾形家族紋章,標志著遠祖的世系。她看到廠她父親的面容:光禿禿的額頭和飄灑在伊麗莎白時代老式環狀皺領上的威風凜凜的白鬚;她也看到了她母親的面容,那種無微不至和牽腸掛肚的愛的表情,時時在她腦海中索繞,即使在母親去世之後,仍在女兒的人生道路上經常留下溫馨憶念的告誡。她看到了自己少女時代的光彩動人的美貌,把她慣于映照的那面昏暗的鏡子的整個鏡心都照亮了。她還看到了另一副面孔,那是一個年老力衰的男人的面孔,蒼白而瘦削,看上去一副學者模樣,由於在燈光下研讀一冊冊長篇巨著而老眼昏花。然而正是這同一雙昏花的爛眼,在一心接窺測他人的靈魂時,又具有那麼奇特的洞察力。儘管海絲特·白蘭那女性的想象力竭力想擺脫他的形象,但那學者和隱士的身影還是出現了:他略帶畸形,左肩比右肩稍高。在她回憶的畫廊中接卜來升到她眼前的,是歐洲大陸一座城市裡的縱橫交錯又顯得狹窄的街道,以及年深日久、古色古香的公共建築物,宏偉的天主教堂和高大的灰色住宅③;一種嶄新的生活在那裡等待着她,不過仍和那個陶形的學者密切相關;那種生活象是附在頽垣上的一簇青苔,只能靠腐敗的營養滋補自己。最終,這些接踵而至的場景煙消雲散,海絲特·白蘭又回到這片清教徒殖民地的簡陋的市場上,全鎮的人都聚集在這裡,一雙雙嚴厲的眼睛緊緊盯着她——是的,盯着她本人——她站在示眾刑台上,懷中抱著嬰兒,胸前釘着那個用金絲線絶妙地綉着花邊的鮮紅的字母A!

這一切會是真的嗎?她把孩子往胸前猛地用力一抱,孩子昨地一聲哭了;她垂下眼睛注視着那鮮紅的字母,甚至還用指頭觸摸了一下,以便使自己確信嬰兒和恥辱都是實實在在的。是啊——這些便是她的現實,其餘的一切全都消失了!
①一種主張基督徒可以按照福育書小所闡明的受到感化陰美德而擺脫道德法律約束的教源。
②或稱「員格汲」或公誼會",足一個沒有明確的教義,也沒有常任牧師,而靠內心靈光指引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