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古文觀止譯注    P 67


作者:吳楚材
頁數:67 / 555
類別: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譯注

作者:吳楚材
第67,共555。
我曾經整天地冥思苦想,卻不如學習片刻有收穫;我曾經踮起腳跟眺望遠方,卻不如登上高處能看得更遠。登上高處招手,胳臂並未加長,可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順着風向呼喚,聲音並未加強,可是聽的人卻很清楚。駕車騎馬的人,並非腿腳特彆強健,卻能到達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並非都會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資質與一般人差異不大,可是聰明能幹,這是因為善於憑藉和利用客觀事物啊。

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就從山裡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淵中生長;積累善行養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品質。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實地走,無法到達千里之外;不彙集細小的水流,不能成為江海。駿馬跳一下,未必能超過十步遠;劣馬拉車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遙遠,它的成功是因為不停地前進。雕刻一下就丟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屬石塊也能刻成藝術品。蚯蚓並無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卻能上吃地面的塵土,下飲地底的泉水,這是它用心專一的結果。螃蟹有六條腿和兩隻大螯,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黃鱔的洞穴竟然無處可以寄居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不專的緣故。



  
(曹光甫)  

【注 釋】



  
1)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輮(róu柔):木材加工的一種方法,即用火熏烤,使木材彎曲變形。 (3)知:同「智」。 (4)跂(qì氣):踮起腳跟。 (5)假:憑藉,借助。 (6)楫(jí集):船槳。 (7)生:同「性」。天資,資質。 (8)跬(kuǐ傀)步:古人以跨出一腳為跬,再跨出一腳為步。 (9)駕:馬拉著車一天所走的路程為一駕。 (10)螾:同「蚓」。蚯蚓。 (11)跪:腿腳。螯(áo熬):節足動物 的第一對足,其末端狀如鉗,用以取食兼防禦。蟹有八條腿,「六跪」,疑有誤。 (12)蟺(shàn善):同「鱔」。黃鱔。

諫逐客書

〔戰國〕 李斯

【作者小傳】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屬河南)人。入秦,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說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並六國,拜為客卿。佐秦王並六國,為丞相。定郡縣制,建議焚燬詩書,變籀文為小篆。始皇死,與趙高定謀,矯詔殺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後趙高誣斯謀反,腰斬咸陽市。
【題 解】本篇見于《史記·李斯列傳》。戰國末年,韓國怕秦國出兵來攻,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去,建議秦國在涇陽縣西北開鑿渠道,引涇水東流入洛水,稱鄭國渠,想用它來阻礙秦國向韓國進軍。事情發覺後,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張,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寫了這封《諫逐客書》。

劉勰《文心雕龍·論說》稱:「李斯之止逐客」,「順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當時趕走客卿的主張,已得到秦王同意。李斯反對趕走客卿,觸犯秦王,所以稱「批逆鱗」,卻能「功成計合」,這跟「順情入機,動言中務」有關。他開頭提出「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把「逐客」說成是「吏議」,使秦皇容易聽下去,這就是「順情」。接下來歷舉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君任用客卿所收到的功效,這就「入機」,又以「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會怎樣,作正反比較,逐客的錯誤就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