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古文觀止譯注    P 72


作者:吳楚材
頁數:72 / 555
類別: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譯注

作者:吳楚材
第72,共555。
5)黔首:戰國及秦代對國民的稱呼。齋:肅敬。 (6)道:原作「首」,據嚴輯《全秦文》會稽碑搨本改。高明:指秦始皇的所作所為。 (7)刑名:本指形(事實)和名(名稱)。先秦法家把「名」引申為法令、名份、言論,主張「審合刑名」,「循名責實」,以明賞罰。 (8)六王:指楚、齊、燕、韓、魏、趙六國之王。專:獨斷專行。倍:通「背」。 (9)慠(aò奧):同傲。 (10)甲兵:甲冑和武器。 (11)合從:即合縱,戰國後期縱橫家提出的六國聯合抗秦戰略。 (12)闢:同僻。方:通「旁」。闢方:不正當。 (13)殄(tiǎn舔)熄:滅絶,撲滅。 (14)六合:天地及四方。 (15)否(pǐ匹):惡。 (16)飾:文飾。省:通「眚」,過失。 (17)寄猳(jiā家):借給別家傳種的公豬,比喻入他人家中淫亂的男人。 (18)秉:操持。義:禮儀容止。 (19)休:美。 (20)敦:督促。 (21)垂:流傳下去。

獄中上樑王書



  
[西漢]鄒陽



  
【作者小傳】鄒陽,齊人,活動于漢文帝、景帝時期。初仕吳王劉濞,因劉濞陰謀叛亂,上書婉諫,吳王不聽,離吳從梁孝王。梁孝王劉武是文帝竇皇后的小兒子,漢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鄒陽力爭以為不可,羊勝、公孫詭乘隙進讒,鄒陽被捕下獄。他在獄中上書,慷慨陳辭。梁王見書,立即釋放了他。後來漢景帝聽從爰盎進言,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羊勝、公孫詭為梁王獻謀,派人刺殺爰盎。景帝追查兇手,梁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殺以謝罪。於是對鄒陽敬為上客。鄒陽為梁王求救于景帝寵妃王美人的兄長王長君,請為說情,起了一定的效果。司馬遷贊鄒陽「抗直不撓」;班固評鄒陽「有智略,慷慨不苟合」。
【題 解】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並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諫諍,字裡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沈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全文善用比喻,富於文采,是漢代散文名篇之一。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1),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2),白虹貫日(3),太子畏之(4);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5),太白食昴(6),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7),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8),楚王誅之(9);李斯竭忠(10),胡亥極刑(11)。是以箕子陽狂(12),接輿避世(13),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14),子胥鴟夷(15),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16)。」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17),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18),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19),為燕尾生(20);白圭戰亡六城(21),為魏取中山(22)。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23);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