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魏書 下    P 36


作者:魏收
頁數:36 / 623
類別:歷史

 

魏書 下

作者:魏收
第36,共623。
駿又表曰:「《春秋》有云:見有禮于其君者,若孝子之養父母;見無禮于其君者,若鷹鸇之逐鳥雀。所以勸誡將來,垂範萬代。昔陳恆殺君,宣尼請討,雖欲晏逸,其得已乎?今廟算天回,七州雲動,將水蕩鯨鯢,陸掃凶逆。然戰貴不陳,兵家所美。宜先遣劉昶招喻淮南。若應聲響悅,同心齊舉,則長江之險,可朝服而濟;道成之首,可崇朝而懸。苟江南之輕薄,背劉氏之恩義,則曲在彼矣,何負神明哉!宜義檄江南,振旅回旆,亦足以示救患之大仁,揚義風于四海。且攻難守易,則力懸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慮。今天下雖謐,方外猶虞,拾夤僥倖于西南,狂虜伺釁于漠北。脫攻不稱心,恐兵不卒解;兵不卒解,則憂慮逾深。夫為社稷之計者,莫不先於守本。臣愚以為觀兵江滸,振曜皇威,宜特加撫慰。秋毫無犯,則民知德信;民知德信,則襁負而來;襁負而來,則淮北可定;淮北可定,則吳寇異圖;寇圖異則禍釁出。然後觀釁而動,則不晚矣。請停諸州之兵,且待後舉。所謂守本者也。伏惟陛下、太皇太后,英算神規,彌綸百勝之外;應機體變,獨悟方寸之中。臣影頽虞淵,昏耄將及,雖思憂國,終無雲補。」

不從。



  
沙門法秀謀反伏誅。駿表曰:“臣聞《詩》之作也,蓋以言志。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關諸風俗,靡不備焉。

上可以頌美聖德,下可以申厚風化;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誡。此古人用詩之本意。臣以垂沒之年,得逢盛明之運,雖復昏耄將及,猶慕廉頗強飯之風。伏惟陛下、太皇太后,道合天地,明侔日月,則天與唐風斯穆,順帝與周道通靈。是以狂妖懷逆,無隱謀之地;冥靈潛翦,伏發覺之誅。用能七廟幽贊,人神扶助者已。臣不勝喜踴。謹竭老鈍之思,上慶國頌十六章,並序巡狩、甘雨之德焉。”

其頌曰:

乾德不言,四時迭序。于皇大魏,則天承祜。疊聖三宗,重明四祖。豈伊殷周,遐契三、五。明明在上,聖敬日新。汪汪叡後,體治垂仁。德從風穆,教與化津。千載昌運,道隆茲辰。

歲惟巡狩,應運游田。省方問苦,訪政高年。咸秩百靈,柴望山川。誰雲禮滯,遇聖則宣。王業初定,中山是由。臨幸之盛,情特綢繆。仰歌祖業,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蕩民百憂。百憂既蕩,與之更初。邕邕億兆,戶詠來蘇。

忽有狂豎,謀逆聖都。明靈幽告,發覺伏誅。羿浞為亂,祖龍干紀。狂華冬茂,有自來矣。美哉皇度,道固千祀。百靈潛翦,奸不遑起。奸不遑起,罪人得情。憲章刑律,五秩猶輕。于穆二聖,仁等春生。除棄周漢,遐軌犧庭。周漢奚棄?忿彼苛刻。犧庭曷軌?希仁尚德。徽音一振,聲教四塞。豈惟京甸,化播萬國。

誠信幽贊,陰陽以調。谷風扇夕,甘雨降朝。嘉生含穎,深盛熙苗。鰥貧巷詠,寡婦室謡。聞諸《詩》者,《雲漢》賦宣。章句迥秀,英昭《雅》篇。矧乃盛明,德隆道玄。豈唯雨施?神征豐年。豐年盛矣,化無不濃。有禮有樂,政莫不通。咨臣延躍,欣詠時邕。誰雲易遇?曠齡一逢。


  

上天無親,唯德是在。思樂盛明,雖疲勿怠。差之毫釐,千里之倍。願言勞謙,求仁不悔。人亦有言,聖主慎微。五國連兵,踰年歷時。鹿車而運,廟算失思。有司不惠,蠶食役煩。民不堪命,將家逃山。宜督厥守,威德是宣。威德如何?聚眾盈川。民之從令,實賴衣食。農桑失本,誰耕誰織?饑寒切身,易子而食。靜言念之,實懷嘆息。昔聞典論,非位不謀。漆室憂國,遺芳載臭。咨臣昏老,偏蒙恩祐。忽忘狂瞽,敢獻愚陋。

文明太后令曰:“省詩表,聞之。

歌頌宗祖之功德可爾,當世之言,何其過也。所箴下章,戢之不忘。”

駿又奏《得一頌》,始於固業,終於無為,十篇。文多不載。文明太后令曰:“省表並頌十篇,聞之。

鑒戒既備,良用欽玩。養老乞言,其斯之謂。”

又詔曰:「程駿歷官清慎,言事每愜。又門無俠貨之賓,室有懷道之士。可賜帛六百匹,旌其儉德。」

駿悉散之親舊。

性介直,不競時榮。太和九年正月,病篤,乃遺令曰:「吾存尚儉薄,豈可沒為奢厚哉?昔王孫裸葬,有感而然;士安蘧嘧,頗亦矯厲。今世既休明,百度循禮,彼非吾志也。可斂以時服,器皿從古。」

遂卒,年七十二。初,駿病甚,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更問其疾,敕禦師徐謇診視,賜以湯藥。臨終,詔以小子公稱為中散,從子靈虯為著作佐郎。及卒,高祖、文明太后傷惜之,賜東園秘器、朝服一稱、帛三百匹,贈冠軍將軍、兗州刺史、曲安侯,謚曰憲。所制文筆,自有集錄。

駿六子,元繼、公達、公亮、公禮,並無官。

公義,侍御史、謁者仆射、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馬、沛郡太守。公稱,主文中散、給事中、尚書郎。並早卒。

公禮子畿,字世伯。好學,頗有文才。荊州府主簿。

始駿從祖弟伯達,伯達名犯顯祖廟諱。與駿同年,亦以文辯。囗沮渠牧犍時,俱選與牧犍世子參乘出入,時論美之。

伯達早亡。

弟子靈虯幼孤,頗有文才,而久淪末役。在吏職十餘年,坐事免。會駿臨終啟請,得擢為著作佐郎。後坐稱在京無緦親,而高祖知其與駿子公義為始族,故致譴免。至洛無官。貧病久之,崔光啟申為羽林監,選補徐州梁郡太守,以酗酒為刺史武昌王鑒所劾,失官。既下樑郡,志力少衰,猶時為酒困。久去官祿,不免饑寒,屢詣尚書乞效舊任。仆射高肇領選,還申為著作郎,以崔光領任,敕令外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