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聊齋誌異 中    P 27


作者:蒲松齡
頁數:27 / 160
類別:古典小說

 

聊齋誌異 中

作者:蒲松齡
第27,共160。
(5)餚核:指肉類、果類食品。

(6) 寢疾:臥病。



  
(7) 百年人:年老有道之人。

(8) 岸幘(z é嘖):巾高露額。岸,露額曰岸。幘,頭巾。

(9) 拱致:拱手致意。

(10)少宰兄弟:指珩及其兄高瑋、弟高■。高瑋、高珩以崇禎己卯(崇禎十二年)年同中鄉試。見乾隆《淄川縣誌》卷六。在諸兄弟中,瑋、珩中鄉試最早。

所云「時少宰兄弟尚諸生」,時間當在瑋、珩中鄉試之前。

(11)人闈(w éi 違)歸:指參加鄉試回來。

(12)二公:指高瑋、高珩。

(13)經:指儒家的「五經」。

(14)雲路:直上青雲之路,喻仕途。

(15)太先生:指高念東祖父。太,對上輩的尊稱。

(16)一息:呼吸之間,極言時間短暫。

錢流

沂水劉宗玉雲(1) :其仆杜和,偶在園中,見錢流如水,深廣二三尺許。

杜驚喜,以兩手滿掬,復偃臥其上(2).既而起視,則錢已盡去;惟握于手者尚存。

【註釋】

(1) 沂水:山東縣名。



  
(2) 偃臥:仰臥。偃,仰。

郭生

郭生,邑之東山人(1).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餘,字畫多訛。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被狐塗鴉[2);甚者,狼藉不辨行墨[3). 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

心甚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餘篇(4) ,待質名流(5).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殆盡(6).恨甚。會王生者,以故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污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諦玩之(7)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8) ;又復視■卷(9),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過數月,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於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覘其異。比曉,又涂之。積年餘,不復涂;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

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閲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10). 」是歲,果入邑庠(11 )。郭以是德狐(12),恆置鷄黍(13),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14),不自選擇,但決於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15 ),人闈中副車[16).時葉、繆諸公稿(17 ),風雅艷麗,家弦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于上,污蔭幾無餘字;又擬題構作(18 ),自覺快意,悉浪涂之(19):於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營慘淡,輒被涂污。自以屢拔前茅(20),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

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面涂四畫,粗於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後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後郭一次四等(21),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22 ),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繆之餘習,狃而不變(23),勢不至大敗塗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註釋】

(1) 邑之東山:淄川東山。邑,指淄川。

(2) 塗鴉:塗抹、胡亂塗寫。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3) 行(h áng杭)墨:行格字跡。

(4) 窗課:謂塾中習作的文章。課,課業。

(5) 質:就正。

(6) ■(c ǐ此):以筆蘸墨,此指為墨汁涂染、污漬。

(7) 諦(d ì締)玩,仔細玩味。

(8) 春秋:謂褒貶之道。相傳孔子據魯史作《春秋》,起自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這部書敘事簡括,但字裡行間「寓褒貶,別美惡」,世稱春秋筆法。

(9) ■(w ò臥)卷:被塗抹的文卷。| ,玷汙。

(10)佳幅:佳作。可售:指可考中。韓愈《祭虞部張員外文》:「司我明試,時維邦彥,各以文售,幸皆少年。」

(11)入邑庠:指考中秀才。明清時代稱縣學為邑庠。

(12)德:感恩、感德。

(13)鷄黍:《論語。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殺鷄為黍而食之。」

後。因稱鷄黍為招待客人的飯菜。

(14)市:買。房書名稿:進士考試的優秀闈墨。顧炎武《日知錄。十八房》:「房稿,則十八房進士之作。」明清時書賈常刊印房稿,供應考者學習。

(15)兩試:明清科舉制,諸生每三年參加兩次考試,一為歲試,一為科試。

參加歲考,成績優異者可補■膳生員(即■生)。科試成績優異者可錄送鄉試。

(16 〕入闈:指參加鄉試。副車:副貢。鄉試名額已滿,額外錄取,貢入太學,稱副榜貢生,簡稱副貢。清初副貢仍需參加歲試,故下文有「一次四等,兩次五等」之說。

(17)葉、繆諸公:待考。

(18 )構作:製作、寫作。

(19)浪涂:任意塗抹。

(20)前茅:原指行軍時的先頭部隊。古代行軍時,前哨以茅為旌,遇敵情或變故,則舉茅以示警告。《左傳。宜公十二年》:「前茅慮無。」後稱考試成績優秀,榜示名次在前為「名列前茅」。

(21)四等:歲考時,考生試卷分為六等:文理平通音為第一等,文理亦通者為第二等,文理略通者為第三等,文理有疵者為第四等,文理荒繆者為第五等,文理不通者為第六等。

(22)「滿招損」二句,語出《尚書。大禹謨》。意為:自滿則招受損害,謙虛則得到補益。

(23 〕狃(niǔ紐):習以為常。

金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