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15


作者:司馬遷
頁數:15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15,共824。
荊及衡陽維荊州:江、漢朝宗於海(1)。九江甚中(2),沱、涔已道,雲土、夢為治。其土塗泥。田下中(3),賦上下(4)。貢羽、旄、齒、革,金三品,杶、榦、栝、柏(5),礪、砥、砮、丹(6),維箘簬、楛(7),三國致貢其名(8),包匭菁茅(9),其篚玄纁璣組十,九江入賜大龜(11)。浮於江、沱、涔、(於)漢,逾於雒(12),至於南河。
(1)朝宗於海:意思是像諸侯朝見天子一樣奔向大海。朝宗,朝見。《周禮·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2)甚中:意思是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會注考證》引江聲云:「中,猶言水由地中行也。」(「水由地中行」即水順河道而行。) (3)下中:第八等。 (4)上下:第三等。 (5)杶:即椿樹。幹(g□n,干):即柘樹。木質韌細密,可作弓。栝(gu□,刮):即檜樹。 (6)礪、砥:磨刀石。礪粗砥細。 砮:一種石頭,可做箭頭。 丹:丹砂。 (7)箘簬:一種細長節稀的竹子。可做箭桿。楛:一種可作箭桿的荊條。 (8)致貢其名:進貢當地有名的特產。 (9)包匭菁茅:包裹和裝在匣子裡的菁茅。匭,匣子。菁茅,祭祀時用來濾酒的一種香茅。 十玄纁:彩色的帛。玄,黑中帶紅。纁,淺紅色。《集解》引孔安國曰:「此州(按:指荊州)染玄纁色善,故貢之。」璣:珠子之類。組:絲帶。 (11)入賜:意思是根據朝廷命令進貢。入,納。 (12)逾:越過。離開水路走陸路,再進入水路,所以叫「逾」。
荊、河惟豫州(1):伊、雒、瀍、澗既入於河,滎播既都,道荷澤,被明都(2)。其土壤,下土墳壚(3)。田中上(4),賦雜上中(5)。貢漆、絲、絺、紵(6),其篚纖絮(7),錫貢磬錯(8)。浮於雒,達於河。
(1)惟:通「維」。 (2)被:同「陂」,指築堤防(依《尚書易解》說)。 (3)下土,低窪地。壚:黑色堅實之土。 (4)中上:第四等。 (5)上中:第二等。 (6)紵(zhu,注):紵麻纖維織的布。 (7)纖絮:細絲綿。 (8)磬錯:治玉磬的石頭。錯,治玉的石頭。


  
華陽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藝,沱、涔既道,蔡、蒙旅平(1),和夷厎績。其土青驪(2)。田下上,賦下中三錯(3)。貢璆、鐵、銀、鏤、砮、磬(4),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5),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6),亂於河(7)。
(1)蔡、蒙旅平:王引之《經義述聞》云:「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旅,道路。 (2)青驪(li,麗):黑色。 (3)下中:第八等。三錯:意思是雜出第七等、第九等。 (4)璆(qiu,求)美玉。 鏤:一種堅硬的鐵,可以刻鏤其他金屬。 (5)「織皮」句:點校本「織皮」二字屬上。《尚書易解》引鄭玄曰:「謂西戎之國。」又引王鳴盛曰:「雍州之織皮崑崙云云,知織皮謂西戎之國,即崑崙等是也。」今參用此說,以「織皮西傾因桓是來」為句。因,順。是,而。 (6)逾於沔,入於渭:《會注考證》引金履祥曰:「潛、沔於渭,無水道可通,必逾山而後入渭,《史》文當是『入於沔,逾於渭』,如荊州『逾於洛』之例。」譯文據此說。 (7)亂:橫渡。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1)。漆、沮既從,灃水所同(2)。荊、岐已旅(3),終南、敦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4),至於都野。三危既度(5),三苗大序(6)。其土黃壤。田上上,賦中下。貢璆、琳、琅玕(7)。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序(8)。
(1)屬:注入,流入。渭汭:指涇水流入渭水之處。汭,河流會合處。 (2)所同:指同入渭水。 (3)已旅:指道路已開通。 (4)原:高地。隰:低窪地。 (5)度:同「宅」,可居住。 (6)三苗大序:《五帝本紀》:「三苗在江、淮荊州,舜遷三苗於三危。」這裡指經過禹的治理教化,三苗族已經大為順服了。序,順。 (7)琳:美玉名。琅玕:形狀象珠子的美石。 (8)「織皮」句:意思是織皮族居住在崑崙山、析支山、渠搜山。即序,就順,順服。
道九山(1):汧及岐至荊山,逾於河;壺口、雷首至於太岳;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常山至於碣石,入於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負尾;道嶓塚,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汶山之陽至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
(1)道九山:開通九山之路。
道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1)。道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道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於盟津,東過雒汭(2),至於大邳,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北播為九河(3),同為逆河(4),入於海。嶓塚道漾,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5),東為北江,入於海。汶山道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醴,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迆北會於匯(6),東為中江,入於海。道沇水,東為濟,入於河,泆為滎(7),東出陶丘北,又東至於荷,又東北會於汶,又東北入於海。道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道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北至於涇,東過漆、沮,入於河。道雒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東北入於河。
(1)餘波:江河的末流。流沙:指沙漠。沙因風而流動轉移,所以叫流沙。一說為流沙澤,即居延海。 (2)雒汭:指洛水入黃河處。 (3)播:分流,分出支流。 (4)同:合。 逆河:在上游分流到下游又合流的河。 (5)「東匯澤」句:意思是再往東流有大澤之水來匯合,這個大澤就是彭蠡澤。 (6)迆(y□,倚):斜行。 (7)泆:同「溢」。《尚書易解》引《晉地道記》云:「濟自大臭伾入河,與河水鬥,南泆為滎澤,濟水分河東南流。」
於是九州攸同(1),四奧既居(2),九山刊旅(3),九川滌原(4),九澤既陂,四海會同(5)。六府甚(6),眾土交正(7),致慎財賦(8),鹹則三壤成賦(9)。中國賜土姓十:「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1)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為統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這句是總說禹治水之功,以下五句是具體分說。 (2)四奧:四方之內。奧,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3)刊旅:開通了道路。刊,除。這裡是開的意思。 (4)滌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5)四海會同:全國統一,諸侯都來朝會歸服。 (6)六府:指六府的物資,即金、木、水、火、土、谷。府,藏財貨處,倉庫。 (7)眾土:各方土地。交:都。 正:定,這裡指定等級。 (8)致慎財賦:意思是對於交納貢品、賦稅認真謹慎。 (9)鹹:都。則:標準、準則,這裡是以為標準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種等級的土壤。 十中國:指九州之中。賜土姓:指分封諸侯,賜給土地和姓氏。 (11)祗(zh□,支):恭敬。台:同「以」。(依《尚書易解》說) (12)距:同「拒」,違抗,違背。 朕:我。行:行為,這裡指各種措施。
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1):百里賦納總(2),二百里納銍(3),三百里納秸服(4),四百里粟(5),五百里米(6)。甸服外五百里侯服(7):百里采(8),二百里任國(9),三百里諸侯十。侯服外五百里綏服(11):三百里揆文教(12),二百里奮武衛(13)。綏服外五百里要服(14):三百里夷(15),二百里蔡(16)。要服外五百里荒服(17):三百里蠻(18),二百里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