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824


作者:司馬遷
頁數:824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824,共824。
(1)摩:通「磨」。(2)倜(ti,替)儻(t□ng,倘):卓越豪邁,才華不凡。(3)傳說文王被拘禁時,把《易》的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西伯,《文選》作「文王」。(4)關於孔子作《春秋》,見本書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厄,受困,指孔子周遊列國所受的困厄。按,現代學者認為,《春秋》為魯國史官所記,孔子進行了加工與修訂。(5)本書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載,《離騷》是屈原被楚懷王疏遠後所作,與本文所說不同。(6)左丘即左丘明。關於他失明的事,他書未見記載;《國語》是否為他所作,學者多有疑問。(7)孫子即孫臏(bin,鬢)。他的事跡詳見本書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他所作的兵法早已失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出土的竹簡中,有《孫臏兵法》殘簡五千九百餘字。臏,斷足之刑;修列,著述,編著。(8)《呂覽》:即《呂氏春秋》,呂不韋為相時命門客編寫的。呂不韋的事跡詳見本書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9)《說(shui,稅)難》、《孤憤》是韓非著作中的兩篇。關於韓非的事跡,詳見本書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十氐:同「抵」。(11)通其道:行其道,即實現其理想。(12)思來者:意思是想到以後的人會有理解自己的。(13)書策:寫作,著書。策,竹簡。(14)垂:流傳。空文:即指文章著作。當時還不能以文章建立功業,故稱空文。(15)放失(yi,義):散失。失,同「佚」。(16)稽:考察。理:道理,規律。(17)軒轅:黃帝名。(18)「上計軒轅」至「列傳七十」,《漢書》原無此二十六字,當是刪節,此據《文選》補入。(19)天人之際:天道與人事的關係。(20)極刑:指宮刑。慍(yun,運):怨怒。(21)其人:指志同道合之人,能傳佈自己著作的人。(22)責(zhai,債):同「債」。(23)戮:辱。
且負下未易居(1),下流多謗議(2)。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3),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4)!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之臣(5),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6)?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7),通其狂惑(8)。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指謬乎(9)?今雖欲自雕琢十,曼辭以自解(11),無益於俗,不信(12),祗取辱耳(13)。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盡意,故略陳固陋。謹再拜。
(1)負下:負罪之下,背負罪名的情況下。(2)下流:身處下流,指地位卑微,名聲不好。(3)鄉黨:同鄉之人。(4)垢:恥辱。(5)閨之臣:指宦官。閨,宮中的小門,借指宮中深密之處。(6)引:引退。(7)俯仰:應付,周旋。(8)通:舒發。(9)私指:私意。指,同「旨」。十自雕琢:修飾、美化自己。(11)曼辭:美飾之辭。(12)不信:不被信任。(13)祗:同「只」。



  
回目錄
 


  
《史記》譯注
悲士不遇賦
支菊生 譯注
【說明】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遷有賦八篇,但大都不傳,只有這篇《悲士不遇賦》保存在唐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卷三十之中。文約二百字,是否全文,已無從考察。
漢初以來,文人多不得志,因而常有感歎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作品。在司馬遷之前,董仲舒就已寫過《士不遇賦》,此後「士不遇」就成了文人作品中常見的題目。司馬遷這篇賦雖然很短,但表達的思想已很明確,一是歎「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於「沒世無聞」。前者與他人的同類作品一樣,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普遍情緒;後者則是司馬遷本人特有的衷曲,與《報任安書》一脈相通。因此,本篇大致也應是受刑之後所作。
司馬遷不以賦見稱,但他生當大賦盛行的時代,流風所及,其賦作也必能達到一定水平。這篇短賦雖不能與名家之賦相提並論,但也還是頗具特色的。其中的反覆鋪陳、排比對偶,正是司馬相如以來漢賦的主要特徵;句式的規整與有節奏的變化比司馬相如似乎又向前發展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