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13


作者:馬黃
頁數:13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13,共471。
隨着周初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王朝統治地位的鞏固,統治階級的生活也日趨腐朽。《湛露》(「小雅」)中說他們「厭厭夜飲,不醉無歸」,《魚麗》(「小雅」)一詩更描寫了他們筵席的豐富和講究。在《賓之初筵》(「小雅」)裡,還具體描寫了貴族宴飲的場面;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僊僊。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忄必忄必),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亻差亻差)。……

這裡寫了宴會開始時貴族們的彼此禮讓,顯得那麼彬彬有禮,而酒醉後就狂態畢露。不管作者創作意圖如何,客觀上正好暴露了他們的放肆和虛偽。



  
「小雅」絶大部分和「大雅」的少數篇章是在周室衰微到平王東遷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深刻地反映了奴隷制向封建製為革的社會現實。這些雅詩的作者大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人物,由於他們在這一巨大社會變革中社會地位的變化,使他們對現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並對本階級的當權者的昏庸腐朽持有批判的態度,不同程度地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因而使他們的創作具有較深刻的社會內容。《北山》的作者可能是一個下層的官吏,在詩中他把自己奔走四方的勞苦和朝廷顯貴的悠閒生活作對比,表示了自己的憤慨。《十月之交》中詩人從天時不正這一在當時人們認為十分嚴重的災異出發,正告那些當權人物說:「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是由於「四國無政,不用其良」的緣故。他更大膽地把那些執政的小人名字都寫了出來,指出他們和君王寵妃相勾結是天時不正、政治昏暗的根本原因。《正月》也是從天時示警寫起,抒發了詩人傷時憂國的心情,而篇中「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魚在於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炤」等詩句,更十分深刻地概括了那個時代人民是處在怎樣殘酷的環境下生活的。《小弁》、《巷伯》表達了正直無辜的人遭受迫害的愁思和憤慨。「大雅」中《蕩》、《抑》、《瞻印》、《召旻》等篇的作者的社會地位可能較高,但面對著「今也日蹙國百里」的現實和「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召旻》)的自身遭遇,也不能不感到憂心殷殷,因此他們向最高統治者敲起了警鐘:「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拔。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蕩》),並要求他「無忝皇祖,式救爾後」(《瞻(36頁)》)。這裡詩人儘管是從維護其統治地位出發,但他們對昏君佞臣的斥責,對社會問題的揭露,仍有一定意義。

這時期的雅詩較周初的頌詩和雅詩在藝術上有很大進步,它們的篇幅都比較大,句法相當 整齊,而語氣通暢,沒有頌詩那種板滯沉重的毛病。特別是由於受了民歌的影響,有些詩有很好的起興,有些詩比喻生動鮮明。這時期的雅詩也沒有周初頌詩和雅詩那種祀神的宗教氣氛和單純敘事的特點,而偏重於抒情,即使在敘事中也帶有較多的抒情成分,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採薇》(「小雅」)最後一章: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人把抒情融化到景物的描繪中,把征夫久役將歸的又悲又喜的思想感情表現得那麼生動真切。再如《大東》(「小雅」)更把東方諸侯各國人民困于沉重賦役的滿腔憤怒借天上星宿的形象很好地抒發出來,詩人抱怨它們的有名無實,不僅無助於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好像在幫助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掠奪。在西周後期的雅詩中,還有少數勞動人民的作品,如《苕之華》、《何草不黃》(均見「小雅」),它們揭露了統治階級奴役人民、剝削人民的罪惡,表達了人民的憤慨,都具有強烈的人民性,更值得重視。

第三節 國風

「國風」保存了不少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它們在最後寫定時,雖可能有所潤色,有的甚至還被竄改,但依然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些周代民歌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同時也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它們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晶瑩的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