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32


作者:馬黃
頁數:32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32,共471。
韓非散文的特點是鋒芒鋭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其篇幅長者如《五蠹》近七千言,這是先秦理論文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是分析能力最強,如《八奸》、《亡征》等篇,特別是《亡征》一篇,分析可亡之道至四十七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其次是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以便說明問題,如《說林》上下、內外《儲儲說》等篇,尤為集中。《主道》、《揚權》二篇全部用韻,而後者多四言,頗似《道德經》和《易林》。

第四節 先秦諸子散文的影響



  
先秦諸子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首先是儒家學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學派的老莊思想。這兩派思想在過去學者文人的頭腦中,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經常起着不同的積極或消極作用。一般說,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積極的,但維護封建秩序的說教卻有不良的影響;道家對待現實的態度是消極的,但不肯同統治階級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歷史時期也有一些好影響。就詩家來看,接受前者影響的,其藝術風格多表現為現實主義;接受後者影響的,其藝術風格多表現為浪漫主義。杜甫和李白就代表着這兩種不同的影響和作風。

先秦諸子散文對後世散文發展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漢初政論家賈誼、晁錯等的政論文都是從荀卿、韓非及戰國其他法家的議論文發展出來的。例如賈誼的《陳政事疏》、晁錯的《論貴粟》、《論募民徙塞下》等疏,分析問題,切中時弊。而賈誼的論事,指陳利害,激切鋒利,淋漓酣暢,風格尤近韓非。《論語》一書雖後人亦有摹仿,如揚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說》,但對文學則影響不大。魏晉以後,老莊之學大盛于世,影響於我國學術思想和文學方面更大,嵇康有《養生》、《聲無哀樂》、《難張遼叔自然好學》、《釋私》等論,阮籍有《通易》、《通老》、《達莊》三論及《大人先生傳》,縱談名理,大暢玄風。而《達莊論》、《大人先生傳》都用辭賦問答體裁,發揮老莊思想;語言形象,聲韻和諧,是我國理論散文的進一步發展。東晉時,玄言詩風獨盛,孫綽、許詢、桓玄、庾闡諸人之作「皆平典似《道德論》」,固不必說,就是齊梁間的文論、書札,理精語雋,為當時文壇樹立爽朗的新風格,形成南朝散文的特色,也未嘗不是受老莊思想及文風的影響。


  

唐宋以來的古文家對先秦諸子散文的愛好和學習也是很多的。著名的古文家韓愈曾以「莊」、「騷」並稱,尤推崇孟子為「醇乎醇」,荀子則「大醇而小疵」。他力排佛老,就是繼承孟子闢楊墨的戰鬥精神。其文如《原道》、《與孟尚書書》、《送王秀才(塤)序》等篇,精神面貌都接近《孟子》。《答李翊書》論為文以學養並提,實由孟子知言養氣之說而來。柳宗元論文,亦主張「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又謂「《左氏》、《國語》、莊周、屈原之辭稍採取之」(《報袁君陳秀才書》)。而他的《三戒》等篇更是創造性地學習諸子寓言的成果。蘇洵生平尤好《孟子》,曾端坐讀之七八年,謂其「語約而意盡,不為巉刻斬絶之言,而其鋒不可犯」(《上歐陽內翰書》)。王安石解《孟子》,其文亦學《孟子》;譏荀卿,文亦學荀卿。而蘇軾之文,最得力於《莊子》,他說:「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集中如《赤壁賦》及清風閣、凌虛台、墨寶堂、超然台諸記,其思想語言無不出於莊子;而其文章的暢達,所謂「如行雲流水」,「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者,亦與《莊子》的風格相近。

第五章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楚辭

第一節 楚辭的名稱和來源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以後的一種新詩體。

「楚辭」這一句詞不知起於何時。《史記》在張湯的傳中已經提到它,可能至晚也是漢初就有的。至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後,「楚辭」就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