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335


作者:馬黃
頁數:335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335,共471。
白樸幼年經過金亡的喪亂,深懷家國破滅之恨,他的散曲如「醅洽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寄生草〉《勸飲》),「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喜春來〉《知機》)等句都表現出他的抑鬱和牢騷。他描寫男女愛情的小令,也有一些較好的作品,例如:

從來好事天生險,自古瓜兒苦後甜。奶娘催逼緊拘鉗,甚(疑當作「盡」)是嚴,越間阻越情欠。



  
——〈喜春來〉《題情》

感情熱烈,象一首潑辣的民歌。

馬致遠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計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是遺留作品最多的前期散曲作家。他散曲的主要內容是懷才不遇的悲哀、隱逸生活的歌頌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他的憤世疾俗的感情發展成為不問是非,否定一切的虛無思想。這突出地表現在「詠史」和「恬退」的題材上。最能表現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面貌的是〈雙調·夜行船〉《秋思》。如: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鷄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醖蜜,閙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囑付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離亭宴煞〉

作品雖然對象蒼蠅爭血那樣的現實表現了激憤,對封建社會的功名富貴表示了鄙視,但其主要內容是消極厭世的情緒和超然物外及時行樂的思想。這套散曲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它不是抽象的論道;而是通過抒寫主人公在特定情景裡的愛惡來表現,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語言精煉而流暢,它表現民間歌曲向文人轉化的過渡狀態。如〈離亭宴煞〉中出現的兩組鼎足對:「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醖蜜,閙穰穰蠅爭血」;「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便表現了這種特徵。結語用辛棄疾〈一枝花〉「怕有人來,但只道今朝中酒」詞意,但語氣更堅決了。這裡多少可以看出從陶淵明以來的田園詩人和蘇辛等詞家對散曲作家的影響。


  

馬致遠擅長於描寫自然景物,這方面的作品也最能代表他的風格,如被前人稱許為「秋思之祖」的〈天淨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秋思》

它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並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徬徨愁苦,確是「深得唐人絶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作。

他的〈般涉調·耍孩兒〉《借馬》通過借馬過程中人物心理活動的刻劃和一系列動作情態的描述,塑造了一個愛馬如命的吝嗇者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諷刺意義。馬致遠是散曲中最有影響的一家,他在開拓散曲的題材內容上有一定貢獻。他的散曲風格豪放灑脫,語言本色清俊,帶有較多的封建文人的氣息,是散曲從勾欄演唱逐漸向文人自我陶寫之作轉化的產物。

此外,楊果、盧摯、姚燧、馮子振等也是前期著名作家。他們都是官位顯達的人,作風偏于典雅,代表了元散曲中的另一種傾向。

散曲發展到後期,許多作家的作品內容既遠離現實,語言也愈來愈典雅工麗,逐漸喪失了前期散曲作家樸素自然的特色。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張可久和喬吉。張可久,字小山,浙江慶元(浙江鄞縣)人。曾以路吏轉首領官,仕途上不很得志,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自娛。他專力寫散曲,著有《今樂府》、《蘇堤漁唱》、《吳鹽》、《新樂府》四種,近人輯為《小山樂府》六卷。喬吉除雜劇外還有《夢符散曲》。他自稱「江湖醉仙」、「江湖狀元」,比之張可久,他帶有更多的江湖游士習氣。在他們的散曲裡,偶然也有懷古傷今或托物寓意,流露對現實不滿的作品。例如: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廟不靈狐狸弄瓦,官無事鳥鼠當衙。白水黃沙,倚遍闌干,數盡啼鴉。

——喬吉〈折桂令〉《荊溪即事》

但更多的是嘯傲湖山和嘲弄風月之作。前者主要繼承山水詩人以及朱敦儒一派詞家的傳統,他們面對著元朝的黑暗統治,不但毫無憤慨,反而不問是非,隨處消閒尋樂。象張可久的〈朝天子〉《湖上》是他們這方面思想最典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