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南史    P 301


作者:李延壽
頁數:301 / 310
類別:歷史

 

南史

作者:李延壽
第301,共310。
漢和帝時,天竺數遣使貢獻,後西域反叛遂絶。至桓帝延熹三年、四年,頻從日南徼外來獻,魏、晉世絶不復通。唯吳時扶南王范旃遣親人蘇勿使其國,從扶南發投拘利口,循海大灣中正西北入,歷灣邊數國,可一年餘到天竺江口,逆水行七千里乃至焉。天竺王驚曰:「海濱極遠,猶有此人乎!」即令觀視國內,仍差陳、宋等二人以月支馬四疋報旃,勿積四年方至。其時吳遣中郎康泰使扶南,及見陳、宋等,具問天竺土俗,云:「佛道所興國也。人敦龐,土饒沃,其王號茂論。所都城郭,水泉分流,繞于渠塹,下注大江。其宮殿皆雕文鐫刻。街曲市裡,屋舍樓觀,鐘鼓音樂,服飾香華,水陸通流,百賈交會,器玩珍瑋,恣心所欲。左右嘉維、舍衛、葉波等十六大國。去天竺或二三千里,共尊奉之,以爲在天地之中。」
天監初,其王屈多遣長史竺羅達奉表獻琉璃唾壺、雜香、古貝等物。
天竺迦毗黎國,元嘉五年,國王月愛遣使奉表,獻金剛指環、摩勒金環諸寶物,赤白鸚鵡各一頭。明帝泰始二年,又遣使貢獻,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珍並爲建威將軍。元嘉十八年,蘇摩黎國王那羅跋摩遣使獻方物。孝武孝建二年,斤陀利國王釋婆羅那鄰陀遣長史竺留陀及多獻金銀寶器。後廢帝元徽元年,婆黎國遣使貢獻。凡此諸國皆事佛道。
佛道自後漢明帝法始東流,自此以來,其教稍廣,別爲一家之學。元嘉十二年,丹陽尹蕭摹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國,已歷四代,而自頃以來,更以奢競爲重。請自今以後有欲鑄銅像者,悉詣台自聞;興造塔寺精舍,皆先列言,須許報然後就功。」詔可。又沙汰沙門罷道者數百人。孝武大明二年,有曇標道人與羌人高闍謀反,上因是下詔,所在精加沙汰,後有違犯,嚴其誅坐。於是設諸條禁,自非戒行精苦,並使還俗,而諸寺尼出入宮掖,交關妃後,此制竟不能行。先是,晉世庾冰始創議欲使沙門敬王者,後桓玄複述其義,並不果行。大明六年,孝武使有司奏沙門接見皆盡敬,詔可。前廢帝初複舊。


  
孝武寵姬殷貴妃薨,爲之立寺,貴妃子子鸞封新安王,故以新安爲寺號。前廢帝殺子鸞,乃毀廢新安寺,驅斥僧徒,尋又毀中興、天寶諸寺。明帝定亂,下令修復。
宋世名僧有道生道人,彭城人,父爲廣戚令。道生爲沙門法大弟子,幼而聰悟。年十五便能講經,及長有異解,立頓悟義,時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廬山,沙門慧琳爲之誄。
慧琳者,秦郡秦縣人,姓劉氏。少出家,住冶城寺。有才章,兼內外之學,爲廬陵王義真所知。嘗着均善論,頗貶裁佛法,云:「有白學先生,以爲中國聖人經綸百世,其德弘矣,智周萬變,天人之理盡矣。道無隱旨,教罔遺筌,聰叡迪哲,何負于殊論哉。有黑學道士陋之,謂不照幽冥之涂,弗及來生之化,雖尚虛心,未能虛事,不逮西域之深也。」爲客主酬答,其歸以爲「六度與五教並行,信順與慈悲齊立」。論行于世。舊僧謂其敗黜釋氏,欲加擯斥。文帝見論賞之,元嘉中,遂參權要,朝廷大事皆與議焉。賓客輻湊,門車常有數十兩。四方贈賂相系,勢傾一時。方筵七八,座上恆滿。琳着高屐,披貂裘,置通呈書佐,權侔宰輔。會稽孔覬嘗詣之,遇賓客填咽,暄敘而已。覬慨然曰:「遂有黑衣宰相,可謂冠屨失所矣。」注孝經及莊子逍遙篇文論傳于世。
又有慧嚴、慧議道人,並住東安寺。學行精整,爲道俗所推。時鬥場寺多禪僧,都下爲之語曰:「鬥場禪師窟,東安談義林。」


  
孝武大明四年,于中興寺設齋,有一異僧,衆莫之識,問名,答言名明慧,從天安寺來。忽然不見。天下無此寺名,乃改中興曰天安寺。大明中,外國沙門摩訶衍苦節有精理,于都下出新經勝鬘經,尤見重釋學。
師子國,天竺旁國也。其地和適,無冬夏之異。五穀隨人種,不須時節。其國舊無人,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估來共市易,鬼神不見其形,但出珍寶,顯其所堪價。商人依價取之。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住者,遂成大國。
晉義熙初,始遣使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制殊特,殆非人工。此像歷晉、宋在瓦官寺,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軀,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號之三絶。至齊東昏遂毀玉像,前截臂,次取身,爲嬖妾潘貴妃作釵釧。
宋元嘉五年,其王剎利摩訶遣使奉表貢獻。十二年,又遣使奉獻。梁大通元年,後王迦葉伽羅訶黎邪使使奉表貢獻。
 卷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夷貊下
東夷西戎蠻西域諸國蠕蠕
東夷之國,朝鮮爲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猶有禮樂雲。魏時,朝鮮以東馬韓、辰韓之屬,世通中國。自晉過江,泛海來使,有高句麗、百濟,而宋、齊間常通職貢,梁興又有加焉。扶桑國,在昔未聞也,梁普通中有道人稱自彼而至,其言元本尤悉,故並錄焉。
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千里,其先所出,事詳北史。地方可二千里,中有遼山,遼水所出。漢、魏世,南與朝鮮獩貊、東與沃沮、北與夫餘接。其王都于丸都山下,地多大山深谷,無原澤,百姓依之以居,食澗水。雖土着,無良田,故其俗節食,好修宮室。于所居之左立大屋,祭鬼神,又祠零星、社稷。人性凶急,喜寇鈔。其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加、主簿、優台、使者、皁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級。言語諸事,多與夫餘同,其性氣衣服有異。本有五族,有消奴部、絶奴部、慎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消奴部爲王,微弱,桂婁部代之。其置官,有對盧則不置沛者,有沛者則不置對盧。俗喜歌舞,國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戲。其人潔淨自喜,善藏釀,跪拜申一腳,行步皆走。以十月祭天大會。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大加、主簿頭所着似幘而無後,其小加着折風,形如弁。其國無牢獄,有罪者則會諸加評議,重者便殺之,沒入其妻子。其俗好淫,男女多相奔誘。已嫁娶便稍作送終之衣。其死葬,有槨無棺。好厚葬,金銀財幣盡于送死。積石爲封,列植松柏。兄死妻嫂。其馬皆小,便登山。國人尚氣力,便弓矢刀矛,有鎧甲,習戰鬥,沃沮、東濊皆屬焉。
晉安帝義熙九年,高麗王高璉遣長史高翼奉表,獻赭白馬,晉以璉爲使持節、都督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高麗王、樂浪公。宋武帝踐阼,加璉征東大將軍,余官並如故。三年,加璉散騎常侍,增督平州諸軍事。少帝景平二年,璉遣長史馬婁等來獻方物,遣謁者朱邵伯、王邵子等慰勞之。
元嘉十五年,馮弘爲魏所攻,敗奔高麗北豐城,表求迎接。文帝遣使王白駒、趙次興迎之,並令高麗資遣。璉不欲弘南,乃遣將孫漱、高仇等襲殺之。白駒等率所領七千餘人生禽漱,殺仇等二人。璉以白駒等專殺,遣使執送之。上以遠國不欲違其意,白駒等下獄見原。
璉每歲遣使。十六年,文帝欲侵魏,詔璉送馬,獻八百匹。
孝武孝建二年,璉遣長史董騰奉表,慰國哀再周,並獻方物。大明二年,又獻肅慎氏楛矢石砮。七年,詔進璉爲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餘官並如故。明帝泰始、後廢帝元徽中,貢獻不絶,歷齊並授爵位,百餘歲死。子云立,齊隆昌中,以爲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高麗王、樂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