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富論    P 4


作者:亞當史密斯
頁數:4 / 712
類別:經濟

 

國富論

作者:亞當史密斯
第4,共712。
 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台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爭,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國富論》遠遠不是一部通常所認為的學術論文。雖然斯密也勸說放任自由,但他的論證卻更多地是反對政府幹預和反對壟斷;雖然他贊揚貪欲的結果,卻又幾乎總是鄙視商人的行為和策略。他也不認為商業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贊美的。
 斯密在前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寫作,他似乎沒有真正覺察到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其前兆在離愛丁堡九英里的煉鐵廠中已可見到。他對大規模的工業企業沒有提到。如果增長是《國富論》的主題,那也不是永無休止的增長。書中各處都流露著利潤率的長期下降;斯密也提到,當這個制度最終積累了充分的財富時,經濟下降就會開始,最終形成貧乏的停滯。


  
序論及全書設計


  
 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來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