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24


作者:孟子
頁數:24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24,共89。
①矢人:造箭的人。②函人,造銷甲的人。③巫:巫醫,鵝 生。匠:匠人,這裡特指做棺材的木匠。④術:這裡指選擇謀生之術,也 就是選擇職業。⑤禦:阻擋。(6)由:同「猶」,好像。
【譯文】
孟子說:「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銷甲的人仁慈嗎?造箭的人唯 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銷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了人。醫 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不可以不 謹慎。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纔好。選擇住處而不迷 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怎麼能說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貴的爵 位,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不 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使。被別人驅使而引以為 恥,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做了造箭的人卻又以造 箭為恥一樣。如果真正引以為恥,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 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 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讀解】


  
孟子的本意還是為「仁」而鼓與呼。但在我們讀來,他所提 出的「術不可不慎」的問題卻更為有意思。
造箭的人生怕自己所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而造鎧甲的人卻 生怕自己所造的黨甲保護不了人。醫生生怕自己的醫術不高明救 不了人,而棺材店的老闆卻生怕沒有人死,棺材賣不出去。這並 不是因為造箭的人和棺材店的老闆就一定沒有造黨甲的人和醫生 仁慈,而是職業使他們各自產生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或者說是職 業心理。
所以,孟子得出結論說:「術不可不慎。」選擇職業一定要謹 慎。
問題是如果大家都把孟子的話聽進去了,誰還願意去做那造 軍火的人,去開那棺材店或殯儀館呢?
從另一方面來說,既有社會分工,就有職業選擇。
雖然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有「幹一行,愛 一行,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的教育和宣傳。但是,有教育和宣傳 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了確實有差異存在,說無高低貴賤之分,正 說明有高低貴賤,只不過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個人有不同衡量標 準罷了。比如說,孟子所提出來的造弓箭的人和賣棺材的人的問 題,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造弓箭的人是為了讓你拿去射殺如 桀紂那樣的不仁之人,賣棺材的人是為了讓你死後屍首有安放之 處,不也就都“仁」了嗎?所以,造軍火或開棺材店和殯儀館不 都是可以選擇的職業了嗎?
那麼,有沒有的確不可以選擇的職業呢?
當然也是有的,比如說走私販毒,賣淫開妓院,行竊聚賭,殺 人越貨,那可真是「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妹妹」的啊!


  
歸根到底,還是有必要記住孟老夫子的那句話:「故術不可不 慎也。」
從聞過則喜到與人為善
【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 舜有①大焉,善與人同②,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 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③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與人為善。」
【註釋】   
①有:同「又」。②善與人同:與人共同做善事。③與人為善: 與:偕同。
【譯文】
孟子說:“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很高興。大禹聽到 有教益的活,就給人家敬禮。偉大的舜帝又更為了不得:總是與 別人共同做善事。捨棄自己的缺點,學習人家的優點,非常快樂 地吸取別人的長處來行善。從他種地、做陶器、捕魚一直到做帝 王,沒有哪個時候他不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行善,也 就是與別人一起來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別人一起來行善。
【讀解】
今天我們說,與人為善,是指善意幫助別人。這與孟子所說的 意思既密切相關又略為有所不同了。
孟子的意思很簡單,與人為善就是與別人一起行善,而這種 與人一起行善的基礎是吸取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所以, 他是從子路說起。因為子路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聞過則喜,聽到 別人給自己指出過錯就高興。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這方面的 模範,他只要一聽到別人對他說有教益的話,不僅高興,而且還 要就地下拜,行上一個大禮。當然,比起子路和夏禹來,大舜的 「與人為善」就更高一籌了,不僅高興,不僅下拜,而且還要切實 吸取並付諸行動,這就等於和別人一起行善了。
從聞過則善聞善言則拜,到與人為善,雖然有程度的不同,但 其性質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善於吸取別人的優點而改正自己的缺 點。
在《論語·學而篇裡,孔子曾經說過:「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把別人能夠給自己指出過錯看作一大幸事。
可見,孔、孟在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這個 問題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難的。 這裡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一點,還是有沒有寬廣的胸 襟和肚量的問題。 沒有寬廣的胸襟和肚量來處理人與我之間的關係,莫說與人 為善,就是聞過則喜也是絶對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只有聞過則 想,文過飾非而已。
公孫丑下
公孫丑下 本篇除第一章單純介紹孟子言論外,其餘各章兼記孟子的事蹟、 行為和言論,以立身處世的態度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 文共14章,本書選7章。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