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29


作者:孟子
頁數:29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29,共89。
孟子回答說:「上古對於棺律用木的尺寸沒有規定;中古時規 定棺木厚七寸,槨木以與棺木的厚度相稱為準。從天子到老百姓, 講究棺木的質量並非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因為要這樣才能盡到 孝心。為禮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槨,不能夠稱心;沒有錢 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槨,也不能夠稱心。既為禮制所允許,又有 財力,古人都會這麼做,我又怎麼不可以呢?況且,這樣做不過 是為了不讓泥土沾上死者的屍體,難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這樣 一點滿足嗎?我聽說過:君子不因為天下大事而儉省應該用在父 母身上的錢財。」
【讀解】
從流傳下來很少的記載來看,我們已經知道孟子的母是一 位慈母,在孟子的教育上很花了些心血。所以,當母親去世的時 候,孟子的孝子之心是可以理解的,把棺桂做得好一點也沒有什 麼不可以。
當然,《孟子》一書之所以把這一章記載在這裡,絶不僅是 為了給孟子為母親做上等棺擇作解釋。而是為了表達孟子的思想: 在安葬父母的問題上,只要是禮制和財力兩方面許可,就要儘力 做得好一些。尤其是本章最後的一句話——「君子不以天下儉其 親」,更是格言似的表達了孟子關於「孝」的看法。


  
我們已經知道,《論語》裡有不少孔子及其弟子關於「孝」,關 于「喪」的問題的論述。其中比較重要而又與本章所論問題關係 密切的如孔子在《八佾》篇裡的說法:「與其易也,寧戚。」意思 是說,喪禮與其鋪張浪費,寧可悲哀可度。所以,孔子其實更重 視的是內在情感方面,而要求在物質方面節儉辦事,反對喪事過 分大辦,鋪張浪費。這一點,在孟子這裡顯然已發生了變化。時 代不同,個人所處地位不同,財力狀況不同都導致了這種變化。但 萬變不離其宗,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強調喪事是「孝心」的重 要體現,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不過,高度重視並不意味着越鋪張越好。就是為母親做上等 棺槨的孟子,不也仍然堅持了禮制與財力許可這兩條基本原則嗎?
所以,超出我們的「禮制」(檔案〕規範(比如說動用幾十輛 豪華公車)和財力大辦喪事也罷,修豪華祖墳也罷,都不一定能 夠在孔、孟這裡得到支持。倒是真正誠心誠意地盡自己的財力,在 禮俗許可的範圍內辦好喪事,更重要的是在內。真正表達對失去 親人的悲慼和悼念,才是先賢聖哲們所讚許的行為。
官場與商場中的壟斷現象
【原文】


  
孟子致為臣而歸①。王就見孟子,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 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
對曰:「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他日,王謂時子②曰:「我欲中國③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 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⑤。子盍為我言之?」
時子因陳子(6)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 受萬,是為欲富乎?季孫(7)曰:『異哉子叔疑(8)!使己為政,不用, 則亦已矣,又使其子弟為卿。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于富貴之中 有私龍斷(9)焉。』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 耳。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告 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註釋】   
①致為臣而歸:指孟子辭去齊宣王的客卿而歸故鄉。致,在古代有「致 仕」、「致祿」、「致政」等多種說法,其中的「致」都是「歸還」的意思. ②時子:齊王的鉅子。③中國:在國都中,指臨淄城。「中」在這裡是 介詞,「國」即國都。④萬鐘:鐘,古代量器。齊國量器有豆、區、釜、 鐘四種。每豆四升,每區四斗,每釜四區,每鐘十釜。萬鐘為六萬四千石. ⑤矜式:敬重,效法。(6)陳子:即孟子的學生陳臻。(7)季孫:趙 歧注為孟子的弟子,朱熹則認為「不知何時人」。(8)子叔疑:人名,與季孫一 樣不可考。(9)龍斷:即「壟斷」。原意是名詞,指高而不相連屬的土墩子, 後逐漸引申為把持、獨占。(10)丈夫;對成年男子的通稱。
【譯文】
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備回鄉。齊王專門去看孟子,說:‘從 前希望見到您而不可能;後來終於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 興;現在您又將拋棄我而歸去了,不知我們以後還能不能夠相見?”
孟子回答說:「我不敢請求罷了,這本來就是我的願望。」
過了幾天,齊王對臣下時子說:‘我想在都城中撥一所房子給 孟子,再用萬鐘糧食供養他的學生,使我們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 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談談呢?”
時子便托陳子把這話轉告給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 了孟子。
孟子說:「嗯,那時子哪裡知道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貪圖 財富的人,辭去十萬鐘傣祿的官不做卻去接受一萬鐘的賞賜,這 的是想更富嗎?季孫曾經說過:『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別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卻又讓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誰不 想做官發財呢?可他卻想在這做官發財中搞壟斷。』這正如古代的 市場交易,本來不過是以有換無,有關的部門進行管理。但卻有 那麼一個卑鄙的漢子,一定要找一個獨立的高地登上去,左邊望 望,右邊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場的賺頭都由他一人撈勞去。別人都 覺得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稅。徵收商業稅也就從這個卑鄙的漢 子開始了。」
【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