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元史 上    P 309


作者:宋濂
頁數:309 / 348
類別:歷史

 

元史 上

作者:宋濂
第309,共348。
周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昭處于東,穆處于西,所以別父子親疏之序,而使不亂也。聖朝取唐、宋之制,定為九世,遂以舊廟八室而為六世,昭穆不分,父子並坐,不合《禮經》。新廟之制,一十五間,東西二間為夾室,太祖室既居中,則唐、宋之制不可依,惟當以昭穆列之。父為昭,子為穆,則睿宗當居太祖之東,為昭之第一世,世祖居西,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東,為昭之第二世。兄弟共為一世,則成宗、順宗、顯宗三室皆當居西,為穆之第二世。武宗、仁宗二室皆當居東,為昭之第三世。英宗居西,為穆之第三世。昭之後居左,穆之後居右,西以左為上,東以右為上也。苟或如此,則昭穆分明,秩然有序,不違《禮經》,可為萬世法。
若以累朝定製,依室次於新廟遷安,則顯宗躋順宗之上,順宗躋成宗之上。以禮言之,春秋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躋僖公于閔公之上,史稱逆祀。及定公正其序,書曰「從祀先公」。然僖公猶是有位之君,尚不可居故君之上,況未嘗正位者乎?
國家雖曰以右為尊,然古人所尚,或左或右,初無定製。古人右社稷而左宗廟,國家宗廟亦居東方。豈有建宗廟之方位既依《禮經》,而宗廟之昭穆反不應《禮經》乎?且如今朝賀或祭祀,宰相獻官分班而立,居西則尚左,居東則尚右。及行禮就位,則西者復尚右,東者復尚左矣。至職居博士,宗廟之事所宜建明,然事大體重,宜從使院移書集議取旨。
四月辛巳,中書省臣言:「世祖皇帝始建太廟。太祖皇帝居中南向,睿宗、世祖、裕宗神主以次祔西室,順宗、成宗、武宗、仁宗以次祔東室。邇者集賢、翰林、太常諸臣言,國朝建太廟遵古制,古尚左,今尊者居右為少屈,非所以示後世。太祖皇帝居中南向,宜奉睿宗皇帝神主祔左一室,世祖祔右一室,裕宗祔睿宗室之左。顯宗、順宗、成宗兄弟也,以次祔世祖室之右,武宗、仁宗亦兄弟也,以祔裕宗室之左,英宗祔成宗室之右。臣等以其議近是,謹繪室次為圖以獻,惟陛下裁擇。」從之。五月戊戌,祔顯宗、英宗凡十室。


  
四年夏四月辛未,盜入太廟,失武宗神位及祭器。壬申,重作武宗金主及祭器。甲午,奉安武宗神主。天歷元年冬十月丁亥,毀顯宗室。重改至元之六年六月,詔毀文宗室。其宗廟之事,本末因革,大概如此。
凡大祭祀,尤貴馬湩。將有事,敕太仆寺挏馬官,奉尚飲者革囊盛送焉。其馬牲既與三牲同登于俎,而割奠之饌,復與籩豆俱設。將奠牲盤酹馬湩,則蒙古太祝升詣第一座,呼帝后神諱,以致祭年月日數、牲齊品物,致其祝語。以次詣列室,皆如之。禮畢,則以割奠之餘,撒于南欞星門外,名曰拋撒茶飯。蓋以國禮行事,尤其所重也。始至元初,金大祝魏友諒者仕于朝,詣中書言太常寺奉祀宗廟禮不備者數事。禮部移太常考前代典禮,以勘友諒所言,皆非是,由是禮官代有討論。割奠之禮,初惟太常卿設之。桑哥為初獻,乃有三獻等官同設之儀。博士議曰:「凡陳設祭品、實樽罍等事,獻官皆不與也,獨此親設之,然後再升殿,恐非誠慤專一之道。且大禮使等官,尤非其職。」大樂署長言:「割奠之禮,宜別撰樂章。」博士議曰:「三獻之禮,實依古制。若割肉,奠葡萄酒、馬湩,別撰樂章,是又成一獻也。」又議:「燔膋膟與今燒飯禮合,不可廢。形鹽、糗餌、粉糍、裛食、糝食非古。雷鼓、路鼓,與播鞀之制不同。攝祀大禮使終夕堅立,無其義。」知禮者皆有取于其言。英宗之初,博士又言:「今冬祭即烝也。天子親稞太室,功臣宜配享。」事亦弗果行。


  
廟制:至元十七年,新作於大都。前廟後寢。正殿東西七間,南北五間,內分七室。殿陛二成三階,中曰泰階,西曰西階,東曰阼階。寢殿東西五間,南北三間。環以宮城,四隅重屋,號角樓。正南、正東、正西宮門三,門各五門,皆號神門。殿下道直東西神門曰橫街,直南門曰通街,甓之。通街兩旁井二,皆覆以亭。宮城外,繚以崇垣。饌幕殿七間,在宮城南門之東,南向。齊班五間,在宮城之東南,西向。省饌殿一間,在宮城東門少北,南向。初獻齋室在宮城之東,東垣門內少北,西向。其南為亞終獻、司徒、大禮使、助奠、七祀獻官等齋室,皆西向。雅樂庫在宮城西南,東向。法物庫、儀鸞庫在宮城之東北,皆南向。都監局在其東少南,西向。東垣之內,環築牆垣為別院。內神廚局五間,在北,南向。井在神廚之東北,有亭。酒庫三間,在井亭南,西向。祠祭局三間,對神廚局,北向。院門西向。百官廚五間,在神廚院南,西向。宮城之南,復為門,與中神門相值,左右連屋六十餘間,東掩齊班,西值雅樂庫,為諸執事齋房。築崇墉以環其外,東西南開欞星門三,門外馳道,抵齊化門之通衢。
至治元年,詔議增廣廟制。三年,別建大殿一十五間于今廟前,用今廟為寢殿,中三間通為一室,余十間各為一室,東西兩旁際牆各留一間,以為夾室。室皆東西橫闊二丈,南北入深六間,每間二丈。宮城南展後,鑿新井二于殿南,作亭。東南隅、西南隅角樓,南神門、東西神門,饌幕殿、省饌殿、獻官百執事齋室,中南門、齊班、雅樂庫、神廚、祠祭等局,皆南徙。建大次殿三間于宮城之西北,東西欞星門亦南徙。東西欞星門之內,鹵簿房四所,通五十間。
神主:至元三年,始命太保劉秉忠考古製為之,高一尺二寸,上頂圜徑二寸八分,四廂合剡一寸一分。上下四方穿,中央通孔,徑九分,以光漆題尊謚于背上。匱趺底蓋俱方。底自下而上,蓋從上而下。底齊趺,方一尺,厚三寸。皆準元祐古尺圖。主及匱趺皆用慄木,匱趺並用玄漆,設祏室以安奉。帝主用曲幾,黃羅帕覆之。後主用直幾,紅羅帕覆之;祏室,每室紅錦厚褥一,紫錦薄褥一,黃羅復帳一,龜背紅簾一,緣以黃羅帶飾。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國師奉旨造木質金錶牌位十有六,亦號神主。設大榻金椅位,置祏室前。帝位於右,後位於左,題號其面,籠以銷金絳紗,其制如櫝。
祝有二:祝冊,親祀用之。制以竹,每副二十有四簡,貫以紅絨縧。面用膠粉塗飾,背飾以絳金綺。藏以楠木縷金雲龍匣。涂金鎖鑰,韜以紅錦囊,蒙以銷金雲龍絳羅覆。擬撰祝文、書祝、讀祝,皆翰林詞臣掌之。至大二年親祀,竹冊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三分。至治二年正月親祀,竹冊八副,每冊二十有四簡,長一尺一寸,廣一寸,厚一分二厘。
祝版,攝祀用之,制以楸木,長二尺四寸,廣一尺二寸,厚一分。其面背飾以精潔楮紙。
祝文,至元時,享于太祖室,稱孝孫嗣皇帝臣某;睿宗室,稱孝子嗣皇帝臣某。天歷時,享自太祖至裕宗四室,皆稱孝曾孫嗣皇帝臣某;順宗室,稱孝孫嗣皇帝臣某;成宗至英宗三室,皆稱嗣皇帝臣某;武宗室,稱孝子嗣皇帝臣某。
幣:以白繒為之,每段長一丈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