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元史 上    P 122


作者:宋濂
頁數:122 / 348
類別:歷史

 

元史 上

作者:宋濂
第122,共348。
英宗性剛明,嘗以地震減膳、徹樂、避正殿,有近臣稱觴以賀,問:「何為賀?朕方修德不暇,汝為大臣,不能匡輔,反為諂耶?」斥出之。拜住進曰:「地震乃臣等失職,宜求賢以代。」曰:「毋多遜,此朕之過也。」嘗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祿,當勉力圖報。苟或貧乏,朕不惜賜汝;若為不法,則必刑無赦。」八思吉思下獄,謂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雖事朕日久,今其有罪,當論如法。」嘗禦鹿頂殿,謂拜住曰:「朕以幼沖,嗣承大業,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櫛風沐雨,戡定萬方,曾有此樂邪?卿元勛之裔,當體朕至懷,毋忝爾祖。」拜住頓首對曰:「創業惟艱,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億兆之福也。」又謂大臣曰:「中書選人署事未旬日,御史台即改除之。台除者,中書亦然。今山林之下,遺逸良多,卿等不能盡心求訪,惟以親戚故舊更相引用邪?」其明斷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黨畏誅,遂構大變雲。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泰定皇帝,諱也孫鐵木兒,顯宗甘麻剌之長子,裕宗之嫡孫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為北安王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通俗教材》一書中提出,,鎮北邊。北安王薨,顯宗以長孫封晉王代之,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於晉邸。大德六年,晉王薨,帝襲封,是為嗣晉王,仍鎮北邊。成宗、武宗、仁宗之立,咸與翊戴之謀,有盟書焉。王府內史倒剌沙得幸于帝,常偵伺朝廷事機,以其子哈散事丞相拜住,且入宿衛。久之,哈散歸,言御史大夫鐵失與拜住意相忤,欲傾害之。至治三年三月,宣徽使探忒來王邸,為倒剌沙言:「主上將不容于晉王,汝盍思之。」於是倒剌沙與探忒深相要結。


  
八月二日,晉王獵于禿剌之地,鐵失密遣斡羅思來告曰:「我與哈散、也先鐵木兒、失禿兒謀已定,事成,推立王為皇帝。」又命斡羅思以其事告倒剌沙,且言:「汝與馬速忽知之,勿令旭邁傑得聞也。」於是王命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等赴上都,以逆謀告,未至。癸亥,英宗南還,駐蹕南坡。是夕,鐵失等矯殺拜住,英宗遂遇弒于幄殿。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鐵木兒奉皇帝璽綬,北迎帝于鎮所。九月癸巳,即皇帝位於龍居河,大赦天下。詔曰:
薛禪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依着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當裡,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裡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着,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侄碩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麼道,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着: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裡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裡即位提說上頭,從着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裡,大位次裡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是日,以知樞密院事淇陽王也先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諸王月魯鐵木兒襲封安西王。甲午,以內史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乃馬台為中書右丞,鐵失知樞密院事,馬思忽同知樞密院事,孛羅為宣徽院使,旭邁傑為宣政院使。乙未,大理護子羅蠻為寇。以樞密副使阿散為御史中丞,內史善僧為中書左丞。丁酉,以完澤知樞密院事,禿滿同僉樞密院事。戊戌,以撒的迷失知樞密院事,章台同知樞密院事。己亥,敕諭百司:「凡銓授官,遵世祖舊制,惟樞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宣徽院得自奏聞,余悉由中書。」辛丑,以馬某沙知樞密院事,失禿兒為大司農。召諸王官屬流徙遠地及還元籍者二十四人還京師。是歲,大寧蒙古大千戶部風雪斃畜牧,賑米十五萬石。南康、漳州二路水,淮安、揚州屬縣饑,賑之。
冬十月癸亥,修佛事于大明殿。甲子,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廟、社稷,誅逆賊也先鐵木兒、完者、鎖南、禿滿等於行在所。以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陝西行中書左丞相禿忽魯、通政院使紐澤併為御史大夫,速速為御史中丞。遣旭邁傑、紐澤誅逆賊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台等於大都,並戮其子孫,籍入家產。己巳,太白犯亢。戊辰,召亦都護高昌王鐵木兒補化。壬申,以內史按答出為太師、知樞密院事。丙子,太白犯氐。詔百司遵守世祖成憲。癸未,以旭邁傑兼阿速衛達魯花赤。丙戌,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兀伯都剌為中書平章政事。八番順元及靜江、大理、威楚諸路徭兵為寇,敕湖廣、雲南二省招諭之。揚州江都縣火,雲南王、西平王二部衛士饑,皆賑之。
十一月己丑朔,熒惑犯亢。車駕次於中都,修佛事于昆剛殿。庚寅,太白犯鈎鈐。丙申,次於祖媯。乙未,太白犯東咸。辛丑,車駕至大都。壬寅,熒惑犯氐。諸王怯別遣使來朝。丁未,禦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庚戌,詔百司朝夕視事毋怠。辛亥,御史中丞董守庸,坐黨鐵失免官。壬子,敕營繕不急者罷之。癸丑,遣使詣曲阜,以太牢祀孔子。敕會福院奉北安王那木罕像于高良河寺,祭遁甲五福神。甲寅,諸王怯別遣使來朝。乙卯,翙星于司天監。丙辰,御史中丞速速坐貪淫免官。丁巳,廣州路新會縣民汜長弟作亂,廣東副元帥烏馬兒率兵捕之。雲南開南州大阿哀、阿三木、台龍買六千餘人寇哀卜白鹽井。詔:「凡有罪自首者,原其罪。」袁州路宜春縣、鎮江路丹徒縣饑,賑糶米四萬九千石。沅州黔陽縣饑,芍陂屯田旱,並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