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383


作者:李昉
頁數:383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李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太平廣記 二

鎮州的劉方遇有家財數十萬貫,他的妻子田氏死得很早,田氏的妹妹是尼姑,經常出入劉方遇家,劉方遇讓她把頭髮留長了,娶她為繼室夫人。劉方遇的內弟善於經商,劉方遇便將自己積攢的錢財,交給內弟去經營。劉方遇有個兒子很幼小,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劉方遇病死了,兒子太小,不能管理家業。劉方遇的繼室夫人和兩個女兒。將劉方遇的全部家產交給劉方遇的內弟經商。並且全家在一起商量,決定請劉方遇的內弟改成姓劉,繼承劉方遇。找來書寫契約文書的安美。為劉方遇家族的人撰寫了請劉方遇的內弟繼嗣劉方遇的契約文書。確定下來以後,便叫劉方遇的內弟穿喪服按規矩辦理喪事。劉方遇的兩個女兒一開始把劉方遇的內弟確定為父親的繼承人時,每月向劉方遇的內弟索要兩萬文錢,後來越要越貪。而他們兩個姓石和姓李的丈夫,又教唆她們去官府告狀,說劉方遇的內弟冒充姓劉,奪取了父親的家產,劉方遇的弟弟被逮捕入獄。劉方遇兩個女兒丈夫家裡的人和官府的主要官員及其判官、行軍司馬隨軍都押衙等官員,分別接受了劉方遇兩個女兒數千貫的賄賂。將劉方遇的內弟和劉方遇的繼室夫人以及撰寫契約文書的安美定為同夥強盜,一同在閙市殺頭。人們都知道這個案子斷得冤枉,府帥李從敏害怕事情敗露,派妻子上朝中找內弟彌補漏洞。侍御史趙都憎恨他們的醜惡行徑,向皇帝報告。明宗皇帝又驚又怒。巡視鎮州,派副使符蒙去調查這個案件,果然弄清實情。將負責辦案的官員高知柔和判官行軍司馬,以及送受賄賂的劉方遇的兩個女兒等,全部在閙市處死。只有李從敏一開始被免除官職,王貴妃為他求情,又改為只罰一個月的俸祿。人們議論這個案子,一開始破壞法律冤殺人命,而重新審理也沒有懲治李從敏,喪失了法律的尊嚴和尺度。這是仍用女人裙帶關係的緣故啊。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

東方朔 匡衡 邊文禮 荀慈明 曹植 諸葛恪 車浚 諸葛靚 蔡洪 范百年 張融 庾杲之 王儉 周顒 王融 李膺 商鏗 蕭琛 朱淹 崔光 陳元康 李諧 盧愷 盧思道 王元景

東方朔

漢武帝見畫伯夷、叔齊形象,問東方朔,是何人?朔曰:「古之愚夫。」帝曰:「夫伯夷、叔齊,天下廉士,何謂愚邪?」朔對曰:臣聞賢者居世,與之推移,不凝滯於物。彼何不升其堂、飲其漿,泛泛如水中之鳧,與彼徂游。天子轂下,可以隱居,何自苦于首陽?上喟然而嘆。又 漢武游上林,見一好樹,問東方朔,朔曰:「名善哉。」帝陰使人落其樹。後數歲,復問朔,朔曰:「名為瞿所。」帝曰:「朔欺久矣,名與前不同何也?」朔曰:夫大為馬,小為駒;長為鷄,小為雛;大為牛,小為犢;人生為兒,長為老;且昔為善或,今為瞿所;長少死生,萬物敗成,豈有定哉!帝乃大笑。(出《小說》)



  
【譯文】

漢武帝觀看伯夷陽和叔齊的畫像,問東方朔畫像上的兩個人是誰,東方朔說:「古代很愚蠢的人。」武帝:「伯夷和叔齊是天下有名的廉潔之人,怎麼能說愚蠢呢?」東方朔回答說:「我聽說,聰明的人活在世上,應該順應時代發展,不阻礙潮流。他們為什麼不坐到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暢快地喝酒,自由自在地就像在水中游泳的野鴨一樣?如果他們不想當官,天子腳下,京城附近,哪裡不可以隱居,為什麼要跑到首陽山去餓死呢?」武帝不覺也為之長嘆。還有一次,武帝去長林遊玩,見到一棵長得十分茂盛的樹,他問東方朔是什麼樹。東方朔說:「名字叫善哉。」武帝暗中叫人把這棵樹砍下去一截。過了幾年,武帝又問東方朔。東方朔說:「名字叫瞿所。」武帝說:「你欺騙我很久了,名稱為什麼和以前不一樣?」東方朔說:「比如馬,大的叫馬,小的叫駒;長大叫鷄,小時叫雛;大的叫牛,小的叫犢;人生下來叫兒子,長大叫老子。所以這棵樹當初叫善哉,如今叫瞿所。大小生死,萬物變化,哪有固定的事情。」武帝大笑起來。


  

匡衡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人有燭而不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之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為其傭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問之,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此,聞之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顧。(出《西京雜記》)

【譯文】

匡衡的字叫稚圭,他勤奮好學但沒有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不借給他,他便將牆壁鑿了一個小孔,把燭光引過來,拿着書對著燭光讀書。同鎮有一個人連自己的姓名也不認識,但家中有錢,收藏了很多書。匡衡為他幹活,但不要工錢,他奇怪地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願意借來你的書,全都讀一遍。」這個人非常感嘆,便資助匡衡書讀,使匡衡成為一個大學問家。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謡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請匡鼎來。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和憂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們竟是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鎮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同這個人討論《詩經》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他,對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著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我和你討論剛纔的問題。」那個人說:「我講不出什麼來了。」不顧匡衡而去。

邊文禮

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奉高因嘲之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出《世說》)

【譯文】

邊文禮拜見袁奉高,慌亂中搞錯了禮節次序。袁奉高開玩笑說:「昔日唐堯聘用許由,許由面無慚愧之色,先生為什麼慌亂的反穿衣服?」邊文禮回答說:「賢明的首長初次接見,您像堯舜一樣的功德未來得及展現,所以賤民我顛倒了衣裳。」

荀慈明

荀慈明與汝南袁少朗相見,問潁川士,慈明先及諸兄。少朗嘆之曰:「但可私親而已。」慈明答曰:「足下相難,依據何經?」少朗曰:「方問國士,始及諸兄,是以尤之。」慈明曰:「昔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公旦周文王之子,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何?先親之義也。春秋之義,內中國而外諸夏,且不能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當以是勃德乎?」(出《世說》)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