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385


作者:李昉
頁數:385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李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太平廣記 二

晉朝的蔡洪來到洛中,有人問他:「官署衙門剛剛開始辦公,有才能的人都在謀求官職等待任命。正是從平民陋室中尋求英雄奇才,從山鄉隱居之處選拔賢士俊傑的時候。你是吳楚亡國以後剩下來的人,有什麼出奇的本領,而來投奔應聘?」蔡洪回答說:「夜明珠不一定非得產在孟津的河中,大塊的玉石,也不一定非得到崑崙山開採。大禹出生在東夷,文王出生在西羌,聖人賢士的出現,未必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昔日周武王討伐紂王,在洛邑動遷頑愚不服從統治的人,諸位大蓋就是他們的後代子孫吧!」那人又問:「吳國的舊臣都怎麼樣?」蔡洪回答說:「吳國的官員都是英明君主的得力助手,太平時代的有用人才。比如朱永長處理事物的才能,慎重嚴謹的崇高威望。嚴仲弼如同深遠的沼澤裡的天鵝,深谷中的白馬。顧彥先如同鐘、罄、琴瑟八種樂器,又像五彩龍紋的禮服。張伯威如同嚴冬的青松,黑夜的燈光,陸士龍就像飛舞徘徊的天鵝,如同懸掛的鐘鼓,等待有人去敲響。以上這些人,以筆當鋤,以紙張作田地,以墨當莊稼,以禮義當作豐收,以談論為美好的名譽,以忠誠和寬恕作為珍寶,以撰寫文章當作錦繡,以收藏經典著作當作布匹,以保持謙虛作為坐位,以建立理論作為幃幕,以提倡仁義作為房屋,以遵守道德作為牆壁。」

范百年

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謁明帝。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之曰:「卿州復有此水否?」百年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又問卿宅在何處?」曰:「臣居廉讓之間。」上稱善。後除梁州刺史。(出《談藪》)

【譯文】

南朝時候梁州的范百年有事去見明帝,明帝在談話中涉及到廣州的貪泉,因而問范百年:「你們那裡是否也有這種泉水?」范百年回答說:「梁州只有倡文習武的鄉鎮和廉泉讓水。」明帝又問:「你的住宅在什麼地方?」范百年回答說:「我住在廉泉和讓水之間。」明帝認為他回答得好,後來任命他為梁州刺史。



  
張融

吳郡張融字思光,長史暢之子,郎中緯之孫。融神明俊出,機辯如流,嘗謁太祖于太極西堂。彌時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遲?」答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融為中書郎,嘗嘆曰:「不恨我不見古人,恨古人不見我。」融善草隷,太祖嘗語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出《談藪》)

【譯文】

吳郡的張融字叫思光,他是長史張暢的兒子,郎中張緯的孫子。張融聰明英俊,人才出眾,他反應機敏,對答如流。有一次他去太極西堂朝見太祖皇帝,晚些時才趕到。皇帝笑說問:「你為什麼才到?」他回答說:「我從地面升到了天上,按道理不應該太快。」張融是中書郎,他曾經感嘆地說:「不恨我沒有生在古人的時代,恨古人沒有生在我這個時代!」張融善於寫草書、隷書、太祖皇帝對他說:「你的字非常具有骨架和力度,可惜缺少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章法。」張融回答說:「不恨我缺少二王的章法,只恨二王缺少我的章法。」


  

庾杲之

齊武帝嘗謂群臣曰:「我後當何謚?」莫有對者。王儉因目庾杲之對。果之曰:「陛下壽比南山,與日月齊明,千載之後,豈是臣子輕所度量。」時人稱其辯答。(出《談藪》)

【譯文】

齊武帝曾經對眾位大臣說:「我死以後,會給我追加個什麼謚號?」沒有人能回答。王儉用目光示意庾杲之回答,庾杲之說:「皇帝陛下壽比南山,像日月一樣長久放射光輝,千年以後的事情,哪裡是我們現在作臣子的所能猜測和確定的。」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有辯解應答的才能。

王儉

齊王儉字仲寶,金紫僧綽之子,侍中曇首之孫。少孤,幼有珪璋器,四五歲,與凡童有異。常為五言詩曰:「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撫己愧前哲,襝衽歸山丘。」故論者以宰相許之。後為吏部尚書,有客姓譚詣儉求官。儉曰:「齊桓滅譚,那得有汝。」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仆。」儉賞之。帝常幸樂游宴,群臣奉樂。帝曰:「好音樂,孰與朕同?」對曰:「沐浴皇風,並沾比屋。亦既在齊,不知肉味。」帝稱善。儉嘗集才學之士,累物而麗之,謂之麗事,麗事自此始也。諸客皆窮,唯廬江何憲為勝,乃賞以五色花簟白團扇。憲坐簟執扇,意氣自得。秣陵令王摛後至,操筆便成,事既煥美,詞復華麗,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負之而趨。」(出《談藪》)

【譯文】

齊朝的王儉字叫仲寶,是二品大官王僧綽的兒子,侍中王曇首的孫子。他從小喪父,年幼的時候就品行端正,四五歲的時候,就和一般的兒童不一樣。他曾經作了一首詩說:「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撫己愧前哲。襝衽歸山丘。」議論評價的人都說他能當上宰相。後來當上了吏部尚書。有一個姓譚的人來找他謀求官職,他說:「齊桓公消滅了譚國,怎麼還會有你?」那人回答說:「譚國的子孫投奔了莒國,所以還會有我。」王儉表示讚賞。皇帝經常遊玩設宴,讓大臣們奉獻演奏樂曲助興。有一次皇帝說:「喜歡音樂,誰和我一樣?」王儉回答:「沐浴皇風,並沾比屋。亦既在齊,不知肉味。」皇帝認為回答的很好。王儉曾經召集有才學的人,指定事物,作詩讚美,叫作「麗事」,麗事就是從此開始的。一次大家都沒詞了,只有廬江的何憲最後得勝。王儉便獎賞他一塊五色的花蓆子和一把白團扇。何憲坐在蓆子上,手裡拿着扇子,十分得意。這時秣陵縣令王摛來晚了,他一到立刻抓起筆,一揮而就,描寫的事物美好,詞句也華麗。王摛命令左右隨行的人員上前抽出花席,搶下扇子,上車而去。王儉笑着說:「這真是力氣大,拿了就走啊!」

周顒

汝南周顒隱居鐘山,長齋蔬食。王儉謂之曰:「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又曰:「菜何者最美?」顒曰:「春初早韭,秋暮晚菘。」顒歷中書侍郎。(出《談藪》)

【譯文】

汝南的周顒隱居在鐘山,長期只吃素食及蔬菜。王儉問他:「你在山裡,吃什麼東西?」周顒回答說:「紅米白鹽,綠葵紫蓼。」王儉又問「什麼菜最好吃?」周顒回答:「初春韭菜,晚秋白菜。」周顒曾經當過中書侍郎。

王融

魏使宋弁至,敕王融兼主客郎中。融問弁曰:「秦西冀北,實多駿驥,而彼所獻,乃駑駘之不若,求名檢事,殊為未知。且將信誓有時而爽,而駉駉牧馬,或未能嗣。」弁曰:「不容虛為之名,當是不鰼水土。」融曰:「周穆馬跡,遍周天下,若騏驥之性,因地而遷,則造父之策,有時而躓。」弁曰:「卿何勤勤於千里?」融曰:「卿國既名其優劣,卿以相訪,若于千里必至,聖主將駕之鼓車。」弁不能答。(出《談藪》)

【譯文】